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过了美国高等教育与其他各国高等教育的不同之处:但是在近25年来,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变得越来越相似:由于世界各国逐渐意识到科研和款育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那些知识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都有着强烈的意愿推动其大学的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美国高等教育体系被普遍视为成功模板,其许多特色也纷纷被他国借鉴
为了协调各成员国的教育实践,鼓励学生的校际流动,欧盟最近开始采用本科、硕士、博士三级学位体系,这一模式与美国十分相似。为了吸引更多留学生,欧洲和其他地区一些大学的部分院系,有的甚至是整个学校,都开始进行英语授课:荷兰甚至借鉴了安默斯特学院和姆斯学院等三年制文理学院的模式,开始探索类似的制度并进行英语授课
许多国家在教授和研究人员的培养方式上也逐渐向美国博士生项目靠拢:在这国家,研究经费的充裕程度也逼近美国的普遍水平:中玉、韩国、法国、德国,甚至是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政府,也部按照美玉大学的模式开始打造自己的“世界级”顶尖学府。
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普及,同美国一样,欧洲各国政府一方面要尽力为日益增加的学生支付庞大的教育经费,另一方面又要建设一流的科研人才队伍:为了纸解压力,欧洲各国政府开始逐步限制对大学的直接拨款,促使大学更多地向外界寻求资金:同时,它们也鼓励学科带头人与企业界建立起伙伴关系,以大学为根据地建立研究型企业,共同开展一坐营利项目。欧洲各国政府(除北欧国家外)还开始允许大学有限制地向学生收取一定学费。当然,即便收费也要比美国的普遍标准低不少:但是,到目前为止,让大学开源办学的努力仍然成果有限:在整个欧洲,政府拨款依旧占到大学预算的75%-85%:不过,假以时日,其他资金来源很有可能会在高等教育不断增长的巨额支出中占据更大的比三
为了进一步促进高等款育发展,大多数欧洲国家的立法者也引入了竞争机制,比如,国内大学排名、科研经费竞标机制等。还有许多政府为了更大程度地激发大学活力,对大学的发展规划、预算制定和日常行政务等都放松了管制,把更多权力下放给大学中的学科带头人及专业科研人员。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会建立并完善大学研究和教学成果的评信体系来加强问责制。一坐欧洲国家还将各高等院校科研教学的质量和成果作为政府拨款多少的参考标准,美国的一州曾经尝试过这一做法,但是效果却十分有限
为了实现上述转变,欧洲各国政府也对其高等院校治理结构进行了改革:即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政府在高等院校建立了校董事会和监督理亭会,以更充分地听取各利益相关方,尤其是企业界的声音:过去,许多高等院校的教授会( faculty senate)一度对于校内诸多事务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如学晓院长和教务长的人选问题以及人事、预算、战略布局方面的问题等。而现在这些权力被逐渐转移到了学科带头人和学校的行政人员手中:20世纪60年代末,在学生抗议运动后,一些国家建立了由教职员工及学生代表共同组成的大学内部治理机构,目前这机构也逐渐由决策机构变成了咨询机构
类似的政府千预在美国并无必要,因为在欧洲发生的一些改变在美玉已经存在。美国高等院校的校长往往拥有独立于州政府的较大自主权,并有众多相关专业人员辅助其工作:与高等院校利益相关的各方,尤其是企业界的利益,也能通过其在校董事会的代表得到很好的体现而且,外部资金(包括学费收入)历来也是美国大学经费的重要来源经费来源多元化则更好地满足了大学的需求,帮助它们更加积极地展开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