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美国高等款育体系在大部分时候都与其他发达国家有所区别。近年来,尽管这些差异有所减小,却仍旧十分明显,成为了美国鲜明的特征:也正是由于这些独有的特色,才使得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尽管也会问题频出)享誉海外
特征1:多元化的教育机构美国高等院校数量众多,风格多样。其中大部分为私立学校,但学生人数只占全美大学总数的20%。有些教育机构规模很小,只有几百名学生;有些规模庞大,在册学生可达到5万以上:另外,它们之中有些资源有限;有些则预算充裕,赞助款可多达几十亿美元。虽然许多机构都是独立学院,但也有不少旗下建有各类研究生院和专业学院的综合性大学。少数学院(大约占总数的10%)在挑选学生时极为严格,大部分的申请者都无法最终入围。其他的院校则会接收大部分申请者,甚至还有一坐学校来者不担:一坐私立高等院校与宗教团体关系密切:绝大部分学校男女兼收,但也有一坐仅接收女生,还有坐学校的学生全部是非洲裔或印第安人:超过1000所学校专注于某一特定专业领域,比如商业、艺术或综合性医学研究,而另一些学校则提供更多不同的教育课程:美国的教育机构如此多元化,几乎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超所在,比如表滨艺术、外语或者研究传统的宗教价值观。
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安默斯特学院等都是入学要求极为严格的美国名校,它们会对学生进行高强度而全方位的培养,其水平是任何其他国家的院校所无法比拟的。这些学校的大部分本科生的食宿都在校内,并可以参加由学校主持的、种类繁多的各项课外活动,如参加运动队、管弦乐团、校报、政治俱乐部、各种社区服务活动等,不胜枚举。学生们可以积极参与学校治理,甚至可以在课程设置和学生生活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学生宿舍、男生兄弟会和女生联谊会也常常会组织舞会、派对或其他社交活动。学生事务办公空会安排种类繁多的公共演讲、音乐会、戏剧演出和校内体育比赛。简而言之,这些学校会安排自助餐放丰高的学术活动和课外活动,学生们只要醒的时候就基本不会担心没事做:通过丰害多样的活动,美国的这些名校给学生带来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学习体验:在其他国家,大学对于学生课外活动通常只是给些指导意见,至于开展具体的活动,只是让学生们按兴越自己去组织
尽管以上描述的寄宿制大学是很多人对美国本科生活的印象,但今天,只有不到20的学生能拥有这样的大学生活:包括几乎所有社区学院在内的大部分学院,都只能向极少数本科生提供住宿,并不会像寄宿制大学那样积极安排本科生的社交活动和课外活动。由此,许多学生会在学校和家之间往返,或是在学校周边租房住: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在职学生,一般会花更多时间在外工作,需要超过4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学业: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接受职业教育,毕业后就可以马上开始工作,而不会多花几年继续进入医学院或法学院等专业学院深造
与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通常会给学生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或第四次机会:高中成绩不好的学生仍然有机会进入大学,并最终拿到文学学士学位。对于大学辍学的学生,可以在一段时间之后,以全日制或在职学生的身份进入另一所教育机构:他们甚至可以在网上修习学位,这样就不用为了上课而辞职或家。目前,有超过40%的美国本科生年龄都在24岁以上,其中大约40%是在职学生
与欧洲的传统不同,大部分美国人若想从事所谓的博学型职业( earned professions),尤其是法律或医学工作,都必须在大学本科毕业后,才能进入相关专业学院开始学习:对于那些有志于成为大学教授的学生也是如此:尽管为了以后能成为菜一专业的教授,这些学生大都会从本科时就选择这门专业,但本科学习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当他们最终获得了该专业的博士学位,他们才能真正有机会当上大学教师。即便对于那坐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也会为他们安排至少一年的必修课程,从而为他们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虽然美国与欧洲的做法确有不同,但两者间的差异也并非看起来那么巨大因为美国学生本科学习的内容,在欧洲被划到了专业学习的范中,还有一内容在欧洲属于中学课程,这样就能使欧洲的学生在更长的时间里打下更牢固的学习基础,这是大多数美国高中都做不到的
特征2:政府干预少与其他国家的情况不同,美国的高等院校很少受到政府的监督和管制。在法国或德国这样的国家,几乎所有的高等教育机构部被视作国家的言方部门,它们的教师属于公务员,财政情况及行政运营都在政府的监督之下:尽管目前欧洲各国决策者已逐步鼓励各教育机构自行寻求财政来源,然而,大部分大学仍然主要依靠政府拨款维持运转
在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私立高等晓校,与公立高等院校的数量旗鼓相当:公立高等院校主要由各州政府出资兴办,并进行监督。因此美国如果想像其他国家那样,制定一个统一而有效的全国性高等教育政策,并非员事。不过,美国政府倒是有权制定国家性科研政策,以引导并支持高等院校研究工作,因为州政府的经费主要支持公立高等院校日常运营,在科研方面给予学校的支持往往极少:但即便是制定统一的科研政策,依旧十分复杂:因为美国政府支持的科研经费是先分到不同政府部委和机构,再由它们自行分配下去的。更不用说产业界和各基金会了,它们也是各自提供资金,来支持与自身相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方向。缺乏强有力的国家性政策是利是弊,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人们对于政府的态度。
当然,美国的高等院校也并非完全不受政府影响。与其他国家样,它们也要遵守基本的法律法规,比如禁止使用毒品以及禁止因种族、宗教、年龄、性别和性取向而歧视他人等。随着进入大学学习的成本越来越高,以及其社会重要性的日益提高,高等院校的活动也受到了更多监管:有几个州的立法机构甚至通过法案要求公立大学必须教授菜一门特定课程,或是对高等晓校教师的最低授课量进行规定:然而,在大多数地方,州政府还是会尽量减少对于课程设置以及授课方法之类问题的干预
美国政府是科研资金和学生资助的主要来源,因此政府自然十分关心这些资金是如何利用的。虽然助学金往往是直接发放到学生手中的,但钱发出去后却很少有制度性的政策对学生用款的行为进行约束。用于支持科研的资金会受到更多具体要求与规定的约束,以确保资金能被合理使用,且项目以及相关人员的安全能够得到保障。然而,大部分科研资金都是直接发放到教授个人手中的。受资助的教授由一个科研课题小组推选产生,该小组往往由该领域数位知名专家组成,他们自身通常也是大学教授:因此,尽管政府能决定资金的使用方向和重点,但大学教授们对于如何使用资金,以及具体哪些科研人员会得到这笔资金等问题更有话语权
由于私立高等院校很少从州议会直接获得资金支持,所以州政府言员通常也不会过问这些学校的预算和学费情况:而公立大学的情况则大为不同,因为它们的很大一部分资金都是来自州政府和市政府的。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政府资金在州立大学运营预算中所占的比例三经十分有限了。实际上,一坐顶尖的公立大学现在从州政府得到的资金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大部分资金都来源于学费收入和美国政府的科研经费:但矛盾之处在于,州政府对公立高等晓校的监管并没有随着其拨款一起减少。因此,已经有好几个州的公立大学在协商谈判,希望以减少州政府直接援助为条件,争取能在政府监管中独立,至少是部分独立
特征3:多元的筹资渠道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美国的高等院校向来都可以从任何渠道获取资金:公立高等院校被允许收取学费的历史由来三久,而欧洲最近才开始允许公立大学收取少量学费。因此,美国的家庭支出对高等院校资金的贡献远比其他国家要多。由于能成功从多个渠道获得资金支持,美国员等教育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能从私营部门获取其大部分资金的教育体系之一(5别的高教资金都来自私营部门):正是由于美国的高等院校千方百计地不断拓宽其资金来源,它们筹措资金的水平也因此冠绝全球:如果将各类资金都计入在内的话,美国高等款育的支出占国民总收入24%,大约是欧盟各成员国平均水平的两倍A
美国许多私立大学声名显赫,加之长久以来往往从非政府渠道筹集资金,这就使得在规模、资金和声望上,它们部远胜于其他国家同类高等院校:由于外界的慷慨捐赠,美国少数大学能够成功积累丰厚的资金,带来可观的年收入,以应对其运营支出:这样的学校虽然不多,但是队伍正在不断壮大。目前,至少有75所美国高等院校的资金规模都在10亿美元以上,而罕有外国高等院校能与此匹敌:但同时,美国其他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资金并不宽裕,教职员工工资偏低,图书馆规模软小各种校内设施也不够上档次
特征4:无处不在的激烈竞争美国高等教育最后一个鲜明特点就是高等院校之间竞争激烈:这种竞争存在于大学事务的方方面面一一录取招生、吸引师资、筹集资金等,不过景明显的恐怕就是校际体育竞赛了:知名高等院校之间在这方面的竞争尤其激烈:比赛中取得好名次往往能提高大学知名度,进而帮助学校筹集更多的资金,由此获得更好的生源和师资。社区学院和城市大学对于提升知名度可能没有太大的需求,但是它们也面临誉大型营利性大学带来的招生压力。一坐小型的私立院校则始终要费尽心思吸引学生,以防止生源全都流入学费更低的公立院校
在美国,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长期以来都是受到鼓励的。这种激烈竞争既存在于私立院校之间,也存在于私立高等院校和公立高等院校之间:这种竞争关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一步加剧,交通技术的进步使各高等院校在全美范围内招生成为现实:而各高等院校及其科研人员也必须以相互竞争为基础,向美国政府机构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会决定将助学金直接发放到学生手中,让他们不用再将学校和家的距离作为择校的标准,这不仅进一步鼓励各高等院校在更大范围内招录优秀学生,从而也加了高等院校的竞争
近20年来,高等院校间竞争愈演愈烈。反映各高等院校综合质量的大学综合排名(包括缴百所文理学院、研究生院及专业学院等)被公众广为关注,这进一步引发了各大院校的激烈竞争,促使高等院校在科研能力及学生培养水平上你追我赶。尽管大学排名标准经常受到(而且也确实值得)质疑,但排名结果却还是会影响到学生申请和私人赠款的选择。这也促使各高等院校使出浑身解数,向更高水平萎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