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的大学课程体系将专业课、选修课和通识课分成三类的做法三经陈旧过时,同南北战争结束时的经典课程一样,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了:然而,如果要改革当代大学教育,并且不仅仅是从表面上做文章的话,那么改革本科教育是最困难的。说服每位教师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是一回事,要说服全体教师又是另外一回:因为教师们来自不同的学科,对于“本科生应该学什么、哪些科目最有益”这样分量重又颇有争议的问题,他们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通识课应该包括分类必修课吗?应该包括“读名著”计划吗?还是应该全部改为其他的某些内容?学生需要接受哪种教育,才能成为积极文明的公民,或者道德敏锐、有同情心的人,或者对社会有用的人,并且在文化传统多元又相互依存的世界有所作为?
这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更何况我们现在讨论这些问题时,还没有足够的线索来看清这问题:要让全体教师马上开始思考课程设置中的所有问题,进行仔细调查,并最终得出统一的解决方案,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有一些规模较小的院校,全校上下紧密团结,教师亮全致力于本科教学,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在大多数高等院校,这样的任务最终注定会变为表面上的检查,只会在一系列的标准上面作出细微的调整,其实我们真正会需要的是更大力度地进行反复调查
要在基本结构方面作出重大调整,就要将这项任务分门别类,通过长期的努力依次解决:只有这样做,教师们才能思考各项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合理,仔细研读关于教学目标的文章以及相关的调查实证在学校的支持下,教师委员会可以通过弄清学生对一坐可衡量的目标的完成情况,来进行这样的检查。比如,可以检查学生是否具备清Ittpansifswh.xla nuzhen. com晰、准确的写作能力;是否具备读、说一门外语的能力;是否具备运用基本的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要完成这样的任务,校方首先应该同教师通力合作,设计测试来了解学生是否达到了理想的能力水平。按着,教师委员会就应该确保,学生会尽最大努力来完成这些测试,以保证能力测试的结果是真实有效的。而教师委员会也可以把这项测试的题目纳入平时课程的考试中,或者可以要求学生必须通过测试,不然就要做额外的功课,以达到理想的能力水平
如果学生取得的进步并不令人满意,那么款师委员会就要考虑改变现有的标准,以取得更好的结果:是否需要让学生在其他科目上写更多的东西?是否需要让学生持续地学习一门外语,直到他们的外语能力达到了理想的程度,而不是仅仅上完一学期的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否帮助本科生更快地掌握基本的定量分析能力?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委员会可以设立试点项目并评估结果,以此检验改革是否有效,之后再推广到所有科目中
且管单的目标达成以后,校长和系主任可以成立类似的委员会把通识教育中更为复杂的目标纳入考虑范围:比如,可以考虑培养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在不同领域持续的兴趨,培养学生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最终培养学生成为有热情、有思想的公民。同样,可以向每个委员会提供学生的写作范例以及学生进步情况的现有研究结果,这些范文和结果不仅限于被调查学校,还包括其他学校的情况:如果现存方法不能直接衡量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那么可以调查刚刚毕业的学生,了解他们认为学校的课程和其他实践活动如何影响他们的表现:。比如,他们参与投票的频率如何?怎样参与到当地社区的政治和公民活动中?是否能通过分类必修课程培养出其学习兴趣?他们如何从学外语中获益,又如何使用学到的外语?委员会也可以调查大四学生或近年毕业的校友,通过了解他们在大学期间对自己的学习目标亮成情况的认识,了解他们认为哪些课程、哪些活动最有用,从而完这项调查
为了支持委员会的工作,学校的管理人员可以和其他委员会通力合作来获得相关信息,开展委员会所建议的考试和调查:有了这些方法他们就不会通过表面上的讨论和推理,而故意遥开一坐难题,或者绕开些伤脑筋的数据。诚然,要设计课程体系,只是对实际情况有了清晰的认识还不够,标准的设立也应该有赖于有依据的判断,而不是公认的熹理。然而,最根本的是,得出的结论要与可获得的最佳证据相一致。当手头的数据不够,难以得出结论时,如果用基于猜测得出的教学目标和不切实际的希望来要求学生,而缺乏有效性依据的话,还不如放弃这样的教学目标。
当各委员会了解了一般性通识教育的目标之后,就会面临两种不同的局面:或者受当前的知识水平所限,有些目标难以达成,必须舍弃或者委员会要提出新的教学要求,需要增设更多科目,而现有课程设置三无法再腾出所需的空间了:不过通常的情况多是需要增设科目,那么就斋要调研传统本科课程设置的其他两个组成部分,即专业课和选修
当教师委员会开始思考专业课和选修课的设置时,学校管理人员尽量广泛收集相关信息同样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学科划分专业的做法已存在很长时间,并且已成为课程设置的基本要素,但这些课程目标的设置要么未经讨论,要么就是简短地讨论一兰问题,如认识到“深入思考某一科目的意义”对学生的重要性等。确实,对于占本科生课程一半的内容,仅仅垄这些理由来确定其教学目标是不够的:教学目标至少应该确定得更加精确,并且应当尽可能地通过实证来衡量学生的学习程度如果教学目标确实是要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那么“深入思考”究竞意味着什么?从专业课程上掌握的深入思考能力又能在多大程变上应用到其他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中?而学生是否真的在形成预期的能力,还是正如帕斯卡雷拉和特伦兹尼所说:“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学生的专业对其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较大的影响?”
开设职业类专业的理主似乎十分明显。本科生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以获得他们理想的工作。但是,在有的学校,很大一部分本科生毕业后会继续攻读研究生或专业学位,因此这一点理由也存在问题。如果学商科的本科生大多数毕业后选择攻读商学院,但只是把同样的科目再学一遍,那么就很难解释合理的款育目的是什么了:还有些学生毕业后选择接受其他严格的专业训练,比如说法律或是医学,因此人们就会问,为什么学生要用一半的大学课程,才能达到技术类专业要求,才有足够的能力找到工作?
对于那些很少有学生继续读研或者攻读专业学院的学校,开设职业类专业就十分有必要。在这样的学校,很多学生计划毕业后就工作,他们需要有充分的职业技能,而职业类专业就能很好地满足这一点需要但是,即使是这样,最近的调查显示,要保证高等院校教师能严肃对待,认真收菜相关的数据,以判断这样的专业设置是否成功有效,其实并不容员。有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形成批判性思维、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等这些基本的教学目标,职业类专业学生的表现并不如传统的人文科学专业的学生:至少有大量的调查表明,许多职业类专业布置的任务少于以学科划分专业所布置的任务。并且,还有一些调查显示,有些广受欢迎的职业类专业其实并不利于学生达成一些常见的本科教学目标,比如公民参与程度、对其他种族和文化的了解程度等。另外,如前所述,其他一些调查显示,座主对职业类专业的学生满意程度也并不高,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具备所需的技能,而是因为他们缺乏通识教育本应该培养的一坐品质:但如果这样的情况属实,那么就要修改课程的设置,改变教学方法,或者是要减少必修课程数量,让学生能够更多地学习通识教育课程,以弥补不足
正是这问题的出现暴了完全让美国各高等晓校和院系来自己设置专业课的问题。而要更好地解决问题,就要让包括了其他专业教师的委员会对专业课设置再检查一遍。如果根据最有力的实证,发现专业课设置会造成学生上文所述的这样或那样的能力不足,那么这就足以促使有关方面重新认真研究,并提出改革建议了
与专业课类似,选修课的设置也需要进行同样严格的检查:学生具备多大的自由度来探索感兴趣的领域?是不是选些管单的课程就可以了?是不是选修课是专业课的有益补充,以之为研究生阶段或专业学位学习打好基础?和专业课、通识课的学习相比,学生学习选修课是更刻苦还是没有那么用功?在课程评价时,和专业课、通识课相比,学生认为选修课是更重要还是没有那么重要?在收茱了这些信息之后,委员会就要开始思考:开设选修课究竞是为了让学生达到怎样的目标?学生的选课情况对他们达到这坐目标有多大帮助?一个学生应该选多少选修课,是应该增加还是减少?
当思考完这些问题后,教师还应该继续思考:怎样安排各类课程才能达到本科教育要求的目标:当前,很多重要的教学目标都菜中在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之下,因此可以采取一措施,使得本科课程设置能有更多的空间,以实现所有应斋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一是选修课的数量可以适当减少;二是对专业课的教学要求也可以稍傲减少;三是一通识课的内容可以纳入相关的专业课当中。例如,学生通过学习政治学,就可以获得公民教育的学分,或者通过学习指定的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科目,就可以获得定量分析所要求的学分:与之类似的是,通过学习一些特定的通识课程,比如外国文化、伦理道德推理或说明文写作等,学商科的学生可以获得本专业的相应学分,其原因是很多公司的CE0都表希望毕业生能加强这些方面的理解和能力。最后还要指出,要为实现合理的款学目标腾出空间,达到教师认同的本科教育目标,最为可行的解决方案应该是综合了这三条措施的,而不仅仅只依赖于其中一种方
这些仅仅只是教师们探讨并检查本科课程的多个方面时所露出的部分问题。当然,其他问题也会在检查的过程中自动录器出来:关键的一点是,要对各个方面逐一检查,并运用可以获得的所有信息来研究这些课程的教学目标究竞是什么,并深入探讨当前的课程对达成预定的目标到底有没有帮助
不能否认的是,这些改革在政治上尤其困难,并且这样的检查工作可能需要投入好几年时间和大量精力:在大多数美国高等院校里,教师不会愿意减少专业课的数量,学生也不愿意减少他们选修课的缴量。然而,如果要对本科课程的基本结构作出调整,要让课程的目标和实现方式相一致,就必须要有耐心收集足够的证据,来发现当前教学结构的不足以及支持当前教学结构观点的问题所在
改革最终不一定就能设计出一个满足所有教学目标的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体系永远不会存在,也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最科学的:但是,有一些证据总比没有证据好。收集足够多有用的数据,的确能够发现不足,并设计出更好的教学目标,以便能够更好地达到教学要求:同时,跟许多大学现行的课程安排相比,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教学目标是什么。而这坐好处已经足够说明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做这坐检查工作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