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院校库
图标
热门排行

二八定律

2020-08-28 00:26:12

最近几年,大家的嘴巴里忽然多出个词,即“二八定律”比如20%的人赚80%人的钱,20%的好学生和80%的差学生,20%的新潮者带领80%的守旧派冲向新潮的未来……

我们知道,很多理论是在实验室里经过证真和证伪之后被推导出来的,很多理论是在取样的(缩小版的全体)基础上被认知的,专家们会觉得这样很科学,西方的发展似乎也证实了它们的科学,但我们总会发现,我们的知识不能恒久,它总会慢慢老化,什么原因呢?

很多事物在20%的小众范围会生成一个结果,可在80%的大众范围会生成另一个结果。你参与过生产制造吗?当你做出只有20%以内的人可以享用的东西时,它是被人接受甚至追逐的,它是价值高的;可你做的东西超过80%的人都可以享用,它便被人不屑一顾。你炒过股吗?当你与80%的人操作相反时,你基本上会盈利,可你仿照股神去操作,你还是会失利,因为你可能正与80%的人一起仿照,重要的是你仿照了只起20%作用的选择,并没有仿照起到80%作用的时效。你看过电影吗?人们对一部电影的评价很少众口一词,大家口中的好评或批评大约是二八开。一项令人振奋的新科技,它花了大量的经费和人力,它代价不菲,但无论如何,它掌握在20%以内的科技人员手里是金子,它掌握在80%以上的科研人员手里就成了沙子,于是为不让这项探索的结晶堆在沙子里不再有人过问而向80%的人设立层层防护。

当人们习惯了难得的东西是好东西的时候,很多“高人”就会隐遁在“高人”的旗下让80%的人都找不到,很多有用的道理或知识就被赋予80%的人都难以理解的名称或定义,这样,就会有80%的人向那些隐遁者或隐遁的定义付费。当教育变成商品时,有用的知识或学问都会沉入泥沙之中,然后被胡乱打包,塞入门脸儿夺目的教学场所,做成80%的人向那20%的人付费的包装精美的商品。

为什么总是少数和多数的关系?人类追逐富有的本性促使天地运化的万物被人类拿来榨汁,这些汁液越聚越多,形成了流,于是它不再稳定,它会随着流动的重量变化使社会这个跷跷板上上下下,人心会随之起起伏伏。当这些流汇聚成江海的时候,人类将不再可以掌控它,它或温情,亦或无情。

无论是善与恶的对立,贫与富的交替,还是掌控与失控的局面变化,当事物演绎——尤其我们很有感觉的人类活动—达到最大化的时候,就是阴阳鱼内核最丰满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形呢?

种情况是,从进入完胜的局面开始,直到进程完全结束,它的进程与内部消耗的进程比是4:1,即二八开(见图示6-1)。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主体从开创时期的性状发展到充盈时期性状突变为相反的过程,就像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一个初创的穷小子和匪首与征战即将结束时的全国首要权贵的反差突变。这在一种状态下是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走进煮锅里的过程,就像温水中的青蛙由长时的生突变为熟。我们看到商业极尽发达的时候,网络诞生了,网购极尽发达的时候,追求美轮美奂的艺术品的人们越来越多了,他们更相信体触和眼见为实。

另一种情况是,个体与群体、垄断集团与被榨取群体的比例,即为内核与终结外缘的比例,这也是二八开。美国从上升到衰退无不与它的群体和对立群体的比例有关。(见图示6-2)。这样的相预示着什么呢?

人性有五种属性,人的类型大体也分金木水火土五种。人本没有贵贱,人只有当运和不当运。

旅美学者巴特拉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分解为尚武者时代、智者时代、聚财者时代,再回到尚武者时代。事实上,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也是遵循五行的。

肃杀的时代崇尚武力,习武的人、忍耐力足够的人、时空感把握好的人、爆发力强的人、思维比较张扬的人在这一时代都会有比较可观的建树。金的社会生金性、水性的20%人群。

条达生发的时代,百废待兴,人们兢兢业业,劳心者和劳力者都在自我奉献,个人成就不一定很多,但集体的力量使人们能够生活安足、社会成长;在知识体系不健全的时代,科技会创造科学家和品牌。木的社会生木性和火性的20%人群。

辉煌的经济发展,造就新技术和新文化,具有忘我钻研精神的人、能够掌控大局的人、潜下心来汲取社会的蕴藏以表达社会文化的人将成就非凡。火的社会生火性和土性的20%人群。

社会发展强劲,人们信心满满,休闲时间和经济条件都足够,人们更需要对精神满足的探索,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发扬从此开始,理论家、哲学家、艺术人才会接踵而至;而聚财者们在掌握了大量资源之后,开始心生控制的欲念,他们会设置各种门槛限制更多的人走到自己的高度,也会依仗巨量的资源去控制社会的走向以使自家的水渠更畅通,具有尚武气质的人们在聚财者面前有了保家护院的用武之地。土性的社会生土性和金性的20%人群。

土性社会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短暂地出现,它沉积出人类文化的新元素,只是到了仲夏时期,土性的社会特征会更具表现力,同时它是负是正还看水性的善恶,因为文化的木因水而生。

物质丰富了,人们的欲望强了,人的情感、情绪涓涓流出,舞文弄墨的人、具有文艺气息的人、用艺术发展制造工艺的人将可以大展风姿。水的社会生水性和木性的20%人群。

个大的发展周期走了一遭,是否会刀兵相见,用武力重新洗牌呢?这要看主力国家如何把握生存智慧。

大自然的一年四季是春种(木)、夏长(火)、秋收(金)、冬藏(水),每一个阶段都为大自然增加了运化的动力(土),无论植物还是动物,都很有序地生发和收敛,以至周而复始。在人类社会,金和水的阶段在每一个大背景下会有不同的顺序。比如欧美,在夏长之后,人们不能在财富过量聚集的时候迅速“秋收(是丰足后的收敛),而是更加努力地扩张聚财,人们更热衷纵欲,人的行为更加放纵,水性相较大自然提前到来了。但水不再是善水,水质由善转恶,就像夏天谷物会生虫、物品会发霉一样,蛊(《易》中的蛊卦)的状态悄然而生,人与人更加隔绝(心性结块生霉),社会上腐变结块般的聚集越来越多(垄断),这无疑是恶水泛滥!20%的人绝不放弃掘金,80%的人努力向20%的人拔金,之后金的肃杀上来,或社会大萧条,或社会大动荡或武力出征,刀兵相见。另一种情形,是政府的肃杀力(当然,这种力量必须远远超过恶水的力量并显示它的正性—一心性的阳极)适时发挥作用,使社会放弃过度,放慢脚步,调整过量和不足,积聚社会蕴藏的力量,使社会的冬藏在濡养人性的状态下美好、愉悦、和合地温暖度过。这种状态不能不说它与教育、与文化精神的濡养分不开。

在社会的每一个阶段,各种类型的人如何被教育体系影响和发掘,以便与社会发展的二八走向相呼应?在社会“蛊”的年代,人们如何改弦更张或改邪归正?

当社会邪的时候,人们往往很难发现自己是邪的,因为习惯了,因为大家都这样,因为你做出别的样儿大家会排斥你。

当你想象苏妲己(商朝末年殷纣王宠幸的妃子)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当你想象十常侍(东汉末年乱朝纲的十大太监)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当你想象慈禧的时候是什么感觉?你的第一感觉大概是他们不会正眼看人!或者妩媚挑逗式,或眼睛乱转式,或不屑一顾式。

文艺作品中对正面人物的描绘一定会有目不斜视,眼中炯炯有光。当你进入网络,搜索图片时,你可以比对一下眼神,每个时期各种照片中的眼神是什么样?同一个时期,各个国家都有什么不同?你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任何东西密闭不通就会生霉,教育体系也一样,如果教育体系生霉了该怎么办?在变质了的教育面前,学生们的二八分会有怎样的结局?

教育是人类的法宝,但教育形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模样,产生了不同的效果。教育形式在西方的工业大生产年代被固定下,孩子们像流水线上的罐头被塑造着,他们必须学习科学家、哲学家们(西方追着自己的影子跑的思考者们)的条文,还要被附着在时代脚印上的专家们评判谁及格谁不通过。在这些条文还新鲜的时候,它的确发挥了提高生产力的作用。可这些条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缺乏生发的动力,教科书上的知识越来越具有土的消极属性。当教育序列只有土的属性的时候,孩子们怎样在二八定律中游历?我们会发现,只有20%的土性(崇尚悠久文化的)和金性(能够自我约束的,或刻板应对的)可以顺利走完全部教育序列,而之后,其他类型的专业或行业不得不也从这20%的人里选,但合适的不多。可以想见,人才哪里来?

向西看的水性世界,能够聚财的人和能够搞人际关系的人如鱼得水,因为水与水比合相生,能够聚集财富的水和能够聚集情分的水都会春风得意。当水弱的时候(私有制发展初期),金性的金融系列发展旺盛,与金融相关的行业也顺水推舟,当水过旺的时候(私有化过度的时候),金融及其相关系列被消耗过猛,他们开始下滑,取而代之的是木的生发。

当我们的教育体系适应(在中国100年来的表现是否科学是存疑的!)了一个历史时期以至于一如既往地PASS(这种行为是外来的,所以就只好用外来的词,是“通过”的意思)了更多土性金性的人,木被克被泄,受教育者的生发力是没有的,我们常常见到具有生发可能性的学生们在很早的时候就被考试(一种人为的框定和固化思维的载体)筛掉了,教育系列里也根本就没有设立多少跟木性有关的课程或活动!

这木是什么?这里的木就是与实在的世界相合拍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艺术、艺术创造力和鉴赏力。

今天的想象力从学者到学生,都离现实太遥远了,以至于无法在实实在在的地球上被使用—今天孩子们的胡思乱想已经到了你不知是该讥讽还是该担忧的程度,这种现象甚至大大影响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有效吸纳!但可悲的是,网络为人们找到了一个地球给不了的环境!是否阴可以替代阳呢?二八定律的哪一部分可以生活在阳极的地球上,哪一部分可以生活在阴极的网络上?网络生活可以占到人们生活的80%以上吗?那些可以不现实的“科学家们”是否可以长期被允许在产成品中添加能够增加卖相而对现实(及对使用者)并不亲善的20%的作料(添加剂、绑定“服务”)

当80%的人都成长在分数的魔咒里,将没有多少人会更关心知识的真实价值,没有多少人会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去展望未来,没有多少人会把精力用于发现自己和家人,没有多少人会拥有思考的能力并认真地判断!社会将用分数很扭曲地运行:出门犯错要扣分,会员活动要积分,网购引诱用送分,母子相处要得分,男女是否倾慕要打分……于是行车分寸不再重要,与人斗气得满分才重要;是非不再重要,是否抢到即时折扣的积分商品才重要;如何持家不再重要,尽可能捡回便宜才重要;与孩子交流互动不再重要,花80%的时间用完积分和流量赠送才重要男人花80%的时间和精力忙着赚钱用来提升人前的财富得分,用80%的业余时间在网络游戏里过关增加得分,女人花80%的精力忙着在网络商城里浏览购买增加积分,看似为了持家少花钱,实则成倍重复开销散尽积蓄;人的80%的精力将陷落在20%的垄断集团的分数陷阱里。分数使人不再亲善社会正常秩序,分数使母子不再融洽和相互理解,分数使妈妈无法建立母亲的威仪和尊严,分数使爸爸不再反省和增长智慧,分数使任何分数水平的孩子都感到沮丧和迷茫,分数使人忽略一切而只因人为的一个常常并不科学严谨的测评就可以被夸奖和责骂

年轻人80%的时间在学校读教科书,20%的时间用来补习教科书,他们会成长吗?如果他们80%的时间用来实践性学习,20%的时间用来运动或静默,他们会不成长吗?

今天的20%大概不会成为明天的20%,所以再发达(包括考试很牛)也不要疯狂;今天的80%肯定会有四分之一在明天胜出,所以还有希望,不要气馁!在教育的视角上,轮回的力量告诫大家不要仅仅依据今天看明天。

大道至简,但凡大道都是一些一听就懂的道理,甚至没有文化的人也能听懂。但是,大道往往因为它的至简,会让80%的人不屑一顾,正所谓“下士闻道,大笑之”(《道德经〉)。教育无大事,同时良好的教育观念总是简单而行之有效的,它具有超越时空的优越性,这样的教育观念总是很用心生活的人才会关注它,对生活有感悟的人才会试着去履行它,良好、有效而至简的教育理念常常是20%用心的人去接受,所以,越是质朴而高远的教育越不得不被小众化,社会只能获得20%以下的优秀成长者。

在二八情形完全形成格局的时候,对立和停滞的局面会有个并不持久的驻足。人从阶层的分化进入阶级的对立,当西方细分思维占到八成的脑筋里的时候,瞎子摸象式的观念四起,舆论甚嚣尘上,社会的发展去向似乎变得迷茫,对立情绪弥漫;当地球资源的八成被人类动用的时候,人类与大自然的对立变得极其尖锐;富足的社会里,养尊处优的父母占到八成的数量,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和进取心将会被抑制,教育的功能被大大削弱;父母和孩子的对立关系占到社会的八成时,现有的社会形态将显露出变革的端倪。

在旅行游历的路上,在有孩子的餐桌旁,在你进入一个家庭做客的时候,在学校门口,在网络上爸爸妈妈的群中,你将看到无数的事实:在中国这个广大的土地上,巨大的民族里,绝大多数的爸爸妈妈与孩子相互隔绝,互相拒绝,他们几乎没有融通的可能!这是古老的中国在一个特定的向西看的历史阶段演绎出的“悲惨世界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幸福感还会冒头吗?这样的心理根基会在孩子成年后彻底自动消退吗?对处所、处境、职位、职业和所在组织(企业的或部门的)的不认同,会脱离人们(早已成年的今天的青少年们)早年的父母家庭所养成的行为习惯和情绪习惯而自动消退吗?

二八的情形,一面是满意,一面是不满,这种僵持将很快过去,抛物线的高点过后就是迈进过后的反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