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院校库
图标
热门排行

咖啡馆:历史中的失乐园

2021-01-18 23:09:25

你是否知道咖啡因超过了包括尼古丁和酒精在内的其他所有药品,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你是否知道在所有的天然产品中,咖啡的国际贸易额仅次于石油而位居第二?

英国著名文化历史学家、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教授马克曼·艾利斯在《咖啡馆的文化史》一开头就告诉我们这两个令人惊叹的事实。但他同时指出,咖啡几乎与人类的大部分历史毫无关联,无论是《圣经·旧约》《圣经新约》或《古兰经》中都不见其踪影,莎士比亚、但丁或塞万提斯的作品中也丝毫未曾提及。

直到四个世纪以前,咖啡才开始进入消费市场:在16世纪晚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些颇有眼力的旅行者发现了它的价值后,咖啡才得以被在欧洲的那些好奇的科学家和商人注意;1652年后,刚从土耳其回国的丹尼尔·爱德华兹在伦敦开了第一家基督教徒的咖啡馆。“从这个意义上讲,咖啡走进日常生活的起点,°与现代历史的起源似乎别无二致。”于是艾利斯在14章的篇幅中只用了一章来介绍咖啡的历史,却把其余章节全部集中在咖啡馆上。

你认为咖啡馆的功能是什么?你觉得咖啡馆只出售咖啡吗?艾利斯转引了语言学家塞缪尔·约翰逊在《英语语言词典》里咖啡馆对咖啡馆所下的定义:“一个消遣娱乐的场合,不仅卖咖啡,也为客人备有报纸,以供阅读。”在约翰逊看来,咖啡馆不仅仅是出售咖啡的场所,它还是一种思想,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交模型,一种哲学理念。于是本书对于咖啡馆的文化史所提出的问题便理所当然了:咖啡馆如何获得上述这些内涵?这样一种简单的商品又是如何伴随着现代历史的步伐,改写了都市生活的种种体验?

在咖啡馆的故事中,17世纪与18世纪扮演着主要角色。从第一家咖啡馆在伦敦开张以来,咖啡馆在短短一百年间就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一道无处不在的风景,包容着社会交际、流吉飞语、商讨辩论等诸多方式,以及商业冒险、批评针砭、科学讨论和政治俱乐部等各种内容。艾利斯在书前提供的数张历史图片告诉我们,早期的咖啡馆与今日的我们熟悉的现代咖啡馆并不完全相同:一幅1748年伦敦皇家交易所附近的一场火灾造成的房屋损毁示意图,展现给我们作为17世纪晚期英国金融革命中心的为数众多的咖啡馆;莫莉·金拥有18世纪早期考文特花园的金氏咖啡馆,绅士和商贩们午夜时分在这家臭名昭著的咖啡馆里与欢场女子取乐;证券经纪人手持代币券,正在交易所巷的乔纳森咖啡馆进行如火如茶的股票和彩票交易。而到了19世纪早期,咖馆已经与昔日大为不同,“人们不再聚众谈话或讨论问题”,在拍卖场咖啡馆,人们尽可能远地分开来,独坐一角。有趣的是,在对证券市场、保险公司、政党集会地、文学批评机构、因特网和现代科学的各种研究中,许多研究者都发现,对于形形色色、志同道合的知识分子来说,旧日的咖啡馆其实和如今的种种网站并没有什么区别。更有意思的是,许多咖啡馆从20世纪90年代配备互联网设备其到现在可以无线上网,可谓是进入了一个新世纪,“咖啡馆和信息时代从来没有吻合得如此天衣无缝”。

艾利斯并没有把咖啡馆的历史当作纯粹的商业史来加以研究,事实上咖啡馆也并非只有商业乏味而冷酷的一面。书中收集的材料包括了政府档案中详细描述的在咖啡馆窃听政府间谍和国务大臣们的谈话内容、早期报纸关于咖啡的广告和新闻报道、法庭文件和财产记录上面关于咖啡的记载、著名日记作者在日记中的描述…艾利斯将所有这些关于咖啡和咖啡馆的历史,变成了反映彼时城市社会生活交流的一种声音。

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咖啡连锁店经营模式的急速扩张在咖啡馆的历史上绝无仅有,并且促使了连锁快餐店也考虑增加咖啡服务以抢占市场。但这两种连锁店的内涵实际上有所不同:咖啡连锁店为咖啡培育了一个市场,从而赋予咖啡店和它们提供的上等咖啡一种“新的崇高社会地位”,咖啡具有了积极向上、温文尔雅和世故练达等很高的文化价值与形象;而连锁快餐店中的咖啡服务也许并不将对咖啡本身的强调置于快餐品牌之上。但是他们无疑都以共同的姿态宣告了与旧式咖啡馆的决裂:立足于大众文化,采取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以及在咖啡中主要使用牛奶和糖这两种东西。而消费者很难得知那一小杯香味浓郁的褐色液体背后的触目惊心:2001年,肯尼亚的咖啡生产者出售一公斤绿咖啡仅收入14美分,而美国消费者花4美元购买一杯咖啡,其中咖啡的真正含量不超过一小勺。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估计,从种植者开始考察咖啡“价值链”,到它最终到达一个英国消费者的时候,咖啡的价格增长了7000%

“星巴克鼓励的社会交往建立在消费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在谈话的基础之上。……它们给顾客提供的是免受他人打扰或侵害的空间,而不是与他人交往或交谈的机会”“星巴克所标榜的是咖啡豆的浪漫情调,而不是咖啡馆历史中不太令人舒服的东西:流言蜚语、丑闻诽谤、煽动言论。”于是,当反抗文化被改造成消费文化,当闹事之徒被改造成为安静驯良的消费群体,咖啡连锁店便消除了离经叛道的声音,并且越来越乳品化,最终不再具有抗议和反叛的特征。

“这是他们的好处,却是我们的损失艾利斯在全书的结尾感叹道。其实他在更早的时候就开始怀念了:当特征鲜明的咖啡店失去了自己的特色而变得千篇一律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伤心地怀悼连锁模式以外的独立咖啡馆。无论是作为公众活动场所的维也纳大咖啡馆独特的本土和平民风格,还是伦敦的老式福米加工人咖啡馆,又或者是有着锌皮柜台和污浊的高卢牌香烟味道的法国经典街头咖啡馆,都成了我们在渐渐远去的一道道风景线中失去的伊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