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模式。至今虽仅有三年的历史,其教育思想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初。1961年4月,美国著名系统理论家巴克敏斯特·富勒首次提出“产业领域的教育技术”这一概念。1962年,美国发明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在其一项名为“增进人类智慧:斯坦福研究院的一个概念框架”的研究计划中指出,个人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将产生大规模的信息分享效应。此观点的提出,使得以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程作为开放性的教育资源,向公众提供公开式课程的思想应运而生。自此,众多计算机热衷人士和教育改革家开始倡导教育过程的开放,号召将计算机技
课革命O
术作为一种改革“破碎的教育系统”的手段应用于学习过程之中。较具代表性的是,1971年美国当代著名思想家、社会批评家伊万·伊里奇在其《去学校化的社会)( Deschooling Society)-文中提出,将先进的技术整合融入学校系统中,创造“发散性的学习网络”",将更多的学生紧密联系到学习过程中,以产生一种更加有效的、参与式的学习。伊里奇的思想迅速引起强烈的社会共鸣。慕课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2012年则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目前,国内外多家专门提供慕课平台的供应商纷起竞争。
对于慕课,有人赞许,有人期待,也有人质疑。
我认为,只要加强管理、注重质量、规范发展,慕课是我国值得大力推广运用的新模式。首先,慕课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形式。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实现教育机会和教育过程的公平,相对容易,但达到教育质量的公平,绝非易事,这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慕课,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和学习方式,正在打破学校之间的隔墙,让更多的人分享优质的教育资源。从一定意义上说,有了“慕课”,只需一根网线每个学生都可踏上通往名校之路,接受名师教育的梦想。毋庸置疑
O推荐序1挖据课所蕴含的重大机遇O慕课,以其独特的共享优势,使实现教育机会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变成现实可行,是一个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其次,慕课是帮助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古人云: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当今时代,世界在飞速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一种生活方式,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有了慕课,人们的学习不再受时空的限制,还可根据兴趣自由选课,让学习不再枯燥,回归求知爱真的本质。慕课的涌现,将使学习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使终身学习成为每个人身边的现实,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再者,慕课将成为纾解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途径。就业乃民生之本。我国劳动力市场正在经历重大结构性变革,企业“招工难”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诸多,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雷同,高校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慕课的推广,有利于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将毕业生培养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有效应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缓解结构性矛盾。
汤敏参事是最早把慕课的教育新方式介绍到国内来,并积极实践、推广的学者。当前,国内介绍慕课的书籍还不多,他这本《慕课革命:互联网如何变革教育?),读后扑面而来的正能量是我翻阅此书的最大感受。他利用鲜活的真实案例、生动风趣的语言,深刻分析了慕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全方位展望了慕课的未来与前景。此书是对运用慕课来克服我国现有教育形式的局限性,挖掘慕课所蕴含的重大机遇的重要探索,它的出版必将对我国教育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慕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有其巨大的生命力,确实如此书所言,是一场我们输不起的革命。让我们拭目以待!
2014年11月1日于北大朗润园俞敏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