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需要你在摘抄文章以后一定加个☆符号,并在后面写上自己的评论。
也许你会问,既然都已经摘抄过了,就没必要特地把自己的感想和思考也写上吧?你可能觉得如果写上自己的评论,好不容易提炼出来的书中精髓会被自己的文字干扰,影响读书的心情,但我觉得这一点无所谓,自己当下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摘抄这一段文章的原因和自己当时的想法才是日后值得参考的贵重资料。而且,把作者的话与自己的话放在一起,也是感受“落差”的好机会。自己的评论可能只有“真棒”之类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语句,但也可以通过这件事来正视自己的不成熟,从而养成不管是什么想法都立即写下来的习惯。
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存好读书过程中获得的思考,防止与好点子失之交臂。所以不管是多简陋的一句话,都应该转化成语言,踏踏实实地落实到纸上。
好主意不会凭空出现。不论是什么想法,都一定是对某种刺激做出的回应。所以,只有看到一个名为“好书”的好球飞过来,我们才能打出那个名为“好主意”的绝妙击球。
这样看来,读书时获得的感想正是原创思考的源泉。举个例子,读过《上两年班就辞职》(山崎元/幻冬舍新书)以后,我是这样在读书笔记里做摘抄的。
正如2007年浮上水面的“次货危机”造成了海外大型证券公司市场信用急剧下降,如果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出现了不正之风,造成的后果大多很严重。功利主义就是一种放大风险的装置。(P47)针对这样的内容,我写下了如下评论。
☆既然不管损失10亿日元还是100亿日元,横竖都是死,身为上班族的投资者会选择赌成功后报酬多的,也就是100亿日元的那个选项。所以功利主义是诱发赌博经济的起因。
功利主义=危机扩大装置”这一说法,只要理解了书中内容就能明白。也就是说,这只是现学现卖,但是读了这些,再像下文一样写评论,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也引发了亚洲的通货膨胀和美国等多国的泡沫经济现象。这样看来,难道功利主义不止会招致危机,还会制造泡沫吗?如果功利主义这样根深蒂固,那么从长远来看,岂不是会导致泡沫经济连续发生?所以也有人说,泡沫经济就是美式功利主义和金融经济的结局。
姑且不论这个学说正确与否,这篇评论就是以这本书为契机而发散出的“自己的原创思考”。亚瑟·叔本华在《论读书》中写道:“如果你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模仿别人的想法,那么这是思想上的懒惰。请丢开书本自己思考。”虽然我们不必做得那么决绝,但读书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让自己“搭上了思想的便车
既然已经被书带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上,那么接下来的路多少也要依靠自己的思考来走完。具体来说,就是用“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来做摘抄、写评论。这样的一本读书笔记,是以书为媒,创造出了属于自己思想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