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院校库
图标
热门排行

一、形记忆法

2021-01-07 22:08:26

在诗词文章中,针对比较形象且有情节的写景或叙事的部分,我们可以使用“形象记忆法”,身临其境在脑海中想象画面,比如《荷塘月色》《观沧海》《桃花源记》等。

叙事类的片段,我举两个例子:张岱《湖心事看雪》到亭上,有两人镯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乐府民歌《木兰辞》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

这两段都比较容易理解,第一段讲的是作者看到事里有人饮酒,拉他一起喝了三大杯。第二段讲花木兰回家后脱下戎装,变回女儿身后伙伴们得知她是女郎,惊慌失措。我们只需要将“剧本”变成大脑里的“电影”即可记住,如果一些细节部分的措辞记不住,可以单独添加形象,比如“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里的“焉”易忘记,可以想象这个人身上在冒烟(焉)

写景类的,我举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划任随它消歌,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在脑海中想象面面时,可以参考官晶绘制的这幅图,想象一座空旷的山上正在下雨,刮起的风将秋天的树叶吹落,叶落到一片松树林里明月照在这松树之间,松树旁边一条清泉流过石头,河流的中游浣衣女洗完衣服走过竹林,发出喧响,而水中的莲叶被船惊动了。最后在下游,想象春天的花已经调谢了,一个姓王的孙子留着不走,在这里的房子里住下了

在想象面面时,如果上下句之间没有比较清晰的关系,我们需要自己去构建空间关系,将一个个分镜头连起来,这样回忆起来更流畅:上面这首诗是使用顺时针的方向来构建画面的

当我们将整个面面在脑海中想象两三遍之后,就可以尝试着回忆对一些死角再去强化记忆,比如这个“喧”如果老是记不住,可以想象竹子上挂着宣纸,来突出这个是“喧”,而不是“动”“闹”“吵”等字

形象记忆法一般都可以用绘图记忆来呈现,除了上面这样将画面整体呈现以外,律诗这样稍长一点的诗,也可以分段呈现,放在四宫格里。我以王勃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看州》为例,这首诗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是难得的佳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幸。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芳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活中。

译文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风云烟雾望五大渡口。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已,纵使运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中。

官晶的这幅绘图作品,大致按照诗歌的意息呈现,比如“五津”画了五个渡口,为了强调它,谐音为“五金”,又画了一个扳手来代表。“天涯若比邻”,画了两个房子在握手,很形象巧妙。路口有一对儿女在哭,表示“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洁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