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不同工作性质、不同水平的学生,去做各种习题,就有机会观测到不同的效果。首先要注意的是,不给学生准备太容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们反复练习课本上那些只要多做就能解决的问题,让他们早点完成课业;修改课本上问题的数字,让学生们热悉这些问题。这种反复机械式的作业,只会让学生们觉得厌烦无聊,更别指望能有多少收获了
但也要注意,如果给学生准备一些毫无头绪的问题,只会让学生的“失败经验”增加,削弱学生的千劲儿:请准备一些不太容易解决,但也不是完全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用到习题集。选择习题集的标准是“能解决其中百分之六十的问题”。如果选择那些能做出百分之七八十问题的习题,你会觉得很轻松,但实际上这说明那套习题集对你来说太简单。如果在桌前坐了半天,没觉得学会多少知识,你很快就会感到厌烦。反之,如果百分之四十以上的间题都解决不了,你也不会觉得有意息,只会觉得“太难”,消极情绪就会占上风,学习热情也会不断下降
还没开始做,就要判断习题集的难度,确实不容易。不过我认为,在书店翻看习题集,觉得“有点难”,基本上就能判定这套习题集符合自己的当前水平了:如果觉得“这个嘛,小菜一碟!“哎,这个太难了!”说明你要放弃手中的习题集,重新做出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