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院校库
图标
热门排行

西华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 学校隶属:四川省教育厅
  • 学校地址: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1号
  • 学校类型:师范
  • 博士点:34
  • 联系电话:0817-2568611
  • 学校城市:四川
图标
院校介绍

院校简介

  西华师范大学创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的历史渊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东北大学内迁至四川省三台县办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下的川籍师生于三台原校址创建私立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私立川北农工学院与著名墨学专家伍非百先生创立的西山书院合并组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学校迁至南充市,与川北文学院合并组建公立川北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学校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一分为二,留在南充的部分为南充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学校更名为南充师范学院。1989年学校恢复“四川师范学院”校名。2003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经过70余年的发展,学校积淀形成了“勤奋、求实、敬业、创新”的校训精神,“铸魂励教、陶冶化育”的育人理念,“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和“从严治校、严谨治学、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校园精神。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条件优良、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成果丰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基地、在职教师培训基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基地,被誉为“读书的好地方、选才的好去处”。

  学校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有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科实力和优势突出。学校的生态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天文学、化学等特色优势学科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其中生态学与生态治理、政治学与基层治理已被纳入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规划。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现有71个本科专业,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教育硕士、法律硕士、体育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工程硕士、农业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7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9个学科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有博士后工作站1个。学校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与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中心共建该中心的西南中心,拥有四川省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2个,四川省新型智库2个。有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四川省区域和国别重点研究基地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川北文化普及基地等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四川省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1个。拥有四川省组织修复材料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大学科技园、生态研究院和公共政策研究院。

  学校先后汇聚了一大批名师大家。著名墨学专家伍非百,著名古代文学专家郑临川、周虚白、傅平骧,哲学专家李耀仙,国际公认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的奠基人胡锦矗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发展积淀了浓厚的学术底蕴。学校现有教职员工近2500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300余人。现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万人计划”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1人,四川省“千人计划”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4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四川省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6人。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硕士研究生30000余人。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175项,省级361项;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55项;获得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47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70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近30万,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00余项,承担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整理、编年与综合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其他国家级项目113项,省部级项目207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2897篇(其中29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数据库),CSSCI、CSCD来源期刊论文837篇;出版学术专著176部,3项科研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8项;国家发明专利33项,实用新型专利39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注重校地、校企、校校合作,积极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和科技创新服务。先后与南充、绵阳、德阳、泸州、巴中、广元、阿坝等地市州签署了校地合作协议;与四川西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等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与丹麦VIA大学等签署校校合作协议;组建“西华师范大学附属巴中实验中学”“西华师范大学德阳附属中学”;与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和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卧龙、蜂桶寨、唐家河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签署了合作协议。发挥学科优势,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平武大熊猫国家公园等研究机构搭建技术研发平台,多次牵头承担了国家林业局大熊猫全国调查研究项目;与地方政府就基层治理、川陕苏区党史研究与宣传、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地方立法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投资建设了唯一一所由高校参与建设的50BiN中国节点望远镜,建立了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等天文学研究机构的科研信息数据共享机制。先后与美国、法国、丹麦、澳大利亚、日本、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多项学术交流与合作,进行互派专家讲学、教师进修、学生交流等活动。近两年,学校通过国家公派留学项目、西部项目、因公出国培训团组等多个公派项目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分赴美国、德国、法国、芬兰、韩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做访问学者或进行科研合作,形成了对外交流合作的良好局面。

  学校环境优美,教学基础设施先进、功能配套齐全。学校建有北湖、华凤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6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绿化面积60余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近12万平方米。图书馆是四川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有图书300余万册,珍藏古籍5000余种、7万余册,图书馆向社会免费开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按照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全会的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结合四川省三大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学校综合改革,扎实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把学校增列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更优、科技创新能力更强、开放办学水平更高、教师教育特色更加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