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院校库
图标
热门排行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Fudan University
  • 学校隶属:教育部
  • 院士:35
  • 学校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 学校类型:综合
  • 博士点:225
  • 联系电话:021-65642222
  • 学校城市:上海
  • 硕士点:177
  • 学历层次:本科
图标
著名校友

虹影,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诗人。中国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1962年生于重庆。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上海复旦大学读书。1981年开始写诗,1988年开始发表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孔雀的叫喊》、《阿难》、《饥饿的女儿》、《K》、《女子有行》、诗集《鱼教会鱼歌唱》等。曾旅居海外,现居北京


陈凯先,男,1945年8月出生。原籍江苏南京,生于重庆。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78年9月考取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生,1982年和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导师嵇汝运院士。1985-1988年在巴黎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1990年5月晋升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历任中国科学院上药物研究所合成室主任、研究生部主任、副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国家新药研究和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新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新医药博士联谊会理事长;中国药学会、上海市药学会、上海市分子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药理学报、物理化学学报、中国医药工业杂志、分子科学学报、药学进展、药物化学杂志编委;被聘为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兼职教授。


 吴敬琏(1930年1月24日-),中国江苏武进人,当代中国杰出经济学家,著名市场经济学者,是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现工作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 吴敬琏的母亲邓季惺是著名的女报人,吴的生父吴竹似、继父陈铭德都是《新民报》(《新民晚报》前身)的创办人。 1948年南京金陵中学毕业,1950年入金陵大学经济系,1952年高等院校调整转入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1954年毕业。1955年到1956年跟阿·毕尔曼,研究企业财务和国家财政问题。1956年到1957年参加全国范围的体制调查和体制改革研究。1976年以后,他进入了工作最紧张、成果最丰硕的时期。1983年至1984年7月一度赴美国耶鲁大学进行调查研究。“言论”与业界评论 吴敬琏曾经提出中国股市“赌场论”,主张维护市场规则,保护草根阶层生计,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良心”,是媒体和公众眼中的学术明星。在2007年3月参加政协会议期间,他发表了一系列言论,从反对春运铁路票价不上浮到主张城市拆迁不应按市场价补偿等等,他的评论引发了很大争议。 曾经被指责为美国间谍,透露中国的重要经济数据CPI,(西方国家每个季度的经济数据包括消费者信心指数都在政府网站公布),后来该指责被澄清。 吴敬琏以“敢言”著称,是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良心”,年逾八旬仍行走在乡村之间,由他所带头成立的富民基金(乐平公益基金)为广大农户的生活带来生机。


马彦祥(1907.7.5~1988.1.8)中国马彦祥戏剧活动家,戏剧导演,戏剧理论家。原名履,笔名尼一、司徒劳,马衡之子。原籍浙江鄞县,生于上海,卒于北京。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28年毕业。在复旦大学学习期间从洪深学习戏剧理论和欧洲古典戏剧名著,并参加复旦剧社的演剧活动。曾参加申酉剧社。1929年参加上海剧艺社。1930年去广州,参加广东戏剧研究所,主编《戏剧》双月刊,1932年在天津主编《戏剧电影周刊》。1934年后与田汉等筹组中国舞台协会,与曹禺等创办半职业剧团中国戏剧学会。1934年后任齐鲁大学副教授、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导师,参加组织中国戏剧协会,导演《雷雨》、《日出》、《汉宫秋》等,演出《回春之曲》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参加《保卫卢沟桥》的集体创作,并和洪深一起导演,任上海救亡演剧一队队长。继至桂林,主编《抗战戏剧》半月刊,导演《夜光杯》、《黑地狱》等剧。1937年底被选为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理事,1939年去重庆,先后导演《残雾》、《国家至上》、《李秀成之死》等剧,创作导演《国贼汪精卫》,兼任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教授。1942年到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1943年到重庆任中央青年剧社社长,演出《南冠草》、《少年游》等剧。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北平主编《新民报》副刊《天桥》,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北平分会秘书长。1948年赴华北解放区,出席第一届华北人民代表大会,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后被任命为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1949年后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副局长、艺术局副局长、艺术研究院顾问、文化部顾问,中国文联第一至四届委员。后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和第三届副主席等职。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学素描。1917年留学日本学习美术,不久回国,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并兼职于孔德学院。1919年赴法国留学,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香港、新加坡、印度举办义卖画展,宣传支援抗日。后重返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博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他培养的学生中人材辈出,许多已成为著名的艺术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中坚骨干。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北京市徐悲鸿纪念馆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愿望,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全部捐献给国家。次年,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53号的徐悲鸿故居被辟为徐悲鸿纪念馆,集中保存展出其作品,周恩来总理亲自题写“悲鸿故居”扁额。[2] 2003年,为了纪念和弘扬徐悲鸿先生对中国美术事业的巨大贡献,设立了全国书画院系统最高美术奖项“徐悲鸿美术奖”。徐悲鸿美术奖学术性强、规格高。陈玉先、姚思敏、蔡超等十人为首届获奖的书画家。


图标
著名校友
虹影,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诗人。中国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1962年生于重庆。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上海复旦大学读书。1981年开始写诗,1988年开始发表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孔雀的叫喊》、《阿难》

陈凯先,男,1945年8月出生。原籍江苏南京,生于重庆。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78年9月考取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生,1982年和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

 吴敬琏(1930年1月24日-),中国江苏武进人,当代中国杰出经济学家,著名市场经济学者,是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现工作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 吴敬琏的母亲邓季惺是著名的女报人,吴的生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