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教授323人、副教授578人;博士生导师234人、硕士生导师61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高级专家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973计划首席青年科学家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0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90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51人,四川省千人计划人选8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3人;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4人,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13人,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4人。学校是全省首批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2所试点高校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荣廷昭、周开达 国家杰出高级专家(5人):荣廷昭、邱祥聘、颜济、周开达、杨凤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4人):周开达、颜济、李仕贵、荣廷昭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吴德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李仕贵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曾凡同、周开达、易同培、黎汉云、李仁端、任正隆、黄玉碧、吴德、李明洲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1人):李学伟、郑有良、李平、陈代文、程安春、周永红、李仕贵、刘登才、周小秋、吴德、李明洲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陈代文 国家973计划首席青年科学家(1人):王际睿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李明洲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6人):刘登才、汤浩茹、李仕贵、张新全、程安春、李平、魏育明、汪铭书、颜泽洪、杨万勤、周小秋、刘益平、王际睿、徐志文、王芳、陈学伟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0人)1990年~2015年
周开达、杨凤、王世光、孙晓辉、李仁端、李实偾、邱祥聘、易同培、曾凡同、黎汉云、颜济、王林全、王祖泽、田彦华、冯泽光、刘世全、刘远鹏、刘相模、江先炎、杜逸、李尧权、杨俊良、肖永祚、吴月良、邱德勋、冷怀琼、宋育、张显志、张慎蓉、陈可蓉、明道绪、罗安治、周寿荣、郑鸿培、荣廷昭、胡延玉、钱文龙、高之仁、郭大智、陶家凤、黄怀琼、程济栋、谢后清、赖仲铭、蔡霖生、廖德惠、端木道、熊庆娥王国龙、王康宁、邓良基、田大成、乔绍权、孙东发、李国章、李桂垣、杨光蓉、杨克诚、何明清、余建都、汪良中、沙国润、张健、张仁绥、张化贤、张光伦、张晓龙、聂泽京、徐廷文、徐贵葆、高察伦、黄国寿、蒋华仁、傅淡如、曾伟光、任正隆、江心、陈瑁、胡祖禹、刘礼超、李代玺、汪旭东、何训坤、郭万柱、李仕贵、李学伟、汪铭书、郑有良、倪昔玉、蒋必光、雷本鸣、文心田、陈圣偶、周安国、黄玉碧、潘光堂、王继文、冯竹春、李晚忱、周祖基、蒋文灿、罗承德、周永红、胡庭兴、王红宁、杨文钰、李平、汤浩茹、刘登才 张新全 陈代文 程安春、马均、朱庆、张敏、陈其兵、柯永培、李廷轩、吴德、周小秋、袁继超、杨锦秀、傅新红、曾宪银、王刚、王文明、庄天慧、张克英、秦文、曹墨菊
教学团队
国家级教学团队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团队(负责人:陈代文,2006年)动物预防医学团队(负责人:文心田,2008年)作物科学与技术团队(负责人:黄玉碧,2010年)教育部创新团队 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团队(负责人:潘光堂,2004年)猪抗病营养分子机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陈代文,2005年)西南动物流行性疾病发生及免疫防治机理团队(负责人:程安春,2009年)川猪遗传改良与安全生产团队(负责人:李学伟,2013年)农业部创新团队 动物抗病营养团队(负责人:陈代文,2012年)长江上游水稻种质改良与创新利用团队(负责人:李仕贵,2012年)科技部创新团队 猪营养团队(负责人:吴德,2013年)
赵茂俊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四川农业大学 硕士生导师 |
马均 |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四川农业大学 硕士生导师 |
李天 |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四川农业大学 硕士生导师 |
袁继超 |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四川农业大学 硕士生导师 |
文涛 |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四川农业大学 硕士生导师 |
刘雷 |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四川农业大学 硕士生导师 |
肖诗顺 | 农业经济管理 四川农业大学 硕士生导师 |
张文秀 | 土地资源管理 四川农业大学 硕士生导师 |
冉瑞平 | 土地资源管理 四川农业大学 硕士生导师 |
陈文宽 | 土地资源管理 四川农业大学 硕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