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达(1912—2004)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活化构造学说和递进成矿理论的创立者。自30年代开始,从事地质学理论研究,最主要的科学贡献有:提出地洼学说理论体系,形成了发源于中国的国际地洼学派。
柴静,生于1976年。19岁电台主持《夜色温柔》节目;22岁到北广学习电视编辑,并在湖南电视台主持《新青年》节目。现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主持人,曾出现在非典的第一线,矿难的真相调查,揭露一个个欲盖弥彰的谎言;她曾经故意在节目中反复询问王锡锌关于公款消费的数字,她曾经一人独面黑社会的威胁。2011年8月9日,柴静在自己的博客上声明未在国内网站开微博。
余永富院士1956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选矿系,1956年分配到长沙矿冶院工作,现任长沙矿冶院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余永富院士长期从事难选红铁矿、大型多金属共生矿及稀有金属选矿研究,在武钢大冶混合型铁矿(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铁矿石选矿新工艺新设备研究,包头白云鄂博大型多金属矿弱磁―强磁―浮选回收铁、稀土矿物选矿新工艺研究,河南舞阳铁矿及首钢秘鲁铁矿选矿研究等工作中,创造性地解决了选矿生产关键技术难题。
黎鳌(1917-1999),湖南浏阳人。中国共产党员,中国烧伤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军医大学原副校长,一代名师。黎鳌在中国烧伤学界素有“百科全书”的美誉。他先后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主编专著近20部。其弟黎介寿和黎磊石均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人称“黎氏三兄弟”。
刘耕陶,1932年5月6日生于湖南省原湘乡县(今双峰县)梓门桥大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亲深感家贫的根源在于没有文化,没有人在外面做事,把摆脱贫困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读书身上,借债卖田也送子上学,为此,刘耕陶成了刘家的第一个读书人。 苦难中喜迎春天 当他在村里的望春小学念完初小四年级后,父母无力支撑他继续上学,便在家干些力所能及的小农活一年。可是,他看到有钱人家的孩子继续上高小念书,心里萌发出想读书的念头。有一次,他曾哭着向父亲表达想读书的心愿。老师也多次劝说他父亲,应当送他去念书。父亲动了心,便与亲戚商量,他的姨父愿意帮助。于是,他去报考离家有10多里路的同德高级小学,结果考上了。这样他12岁便离开家住校上学,读了一年半,还差一个学期就可毕业,不料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家乡的永丰镇,日本军队经常下乡抢劫粮食财物,很不安全,学校便搬迁到离他家更远的地方去了。因路远他未去上学,辍学在家,看牛、割草、拾柴、捡粪,还干些其他轻微的农活。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他的一位有中学文化水平的堂兄鼓励他去报考湘乡双丰初级中学,结果被录取了。念完第一个学期,学校当局催着他要交高小毕业文凭证书,他没有,只好去找原来高小的校长帮助,校长得知他在双丰中学期终成绩全班第一,非常高兴,认为为他办的学校争了光,当即免费发给他一张毕业证书,这样取得注册念书的资格。1948年秋初中毕业后,家里虽穷,父母借债也送他继续上学念书。他去长沙报考高中,家距离长沙150公里,坐汽车去没有钱,走路去父母不放心,于是他就坐着一位邻里的贩运粮食、煤炭等货物的小木船,顺水而下去长沙。本来希望考上湖南省立第一职业学校,学生全部公费,这对他这个贫苦农家子弟非常合适。不料名落孙山,未能考取,却考上了湖南省立一中。去一中念书吧,费用很高,家里负担不起,不去吧,省立一中是所名牌中学,好不容易考上,不去可惜!父母出于对他的希望,借债卖田,决意让他去一中念书。此时,中国大地正进行着翻天覆地的解放战争,祖国的北方已是红旗飘扬,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逼近湖南,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了。学校很快复学上课,学校军代表了解到刘耕陶出身农民家庭,经济困难,要他写信回家去开一个证明,准备发给他助学金。不久开来了证明书,学校发给他每月75斤大米的助学金,作为伙食费。因此从高中两年级起,顺利地念完了高中。1951年夏高中毕业后,他考取了湘雅医学院,上学后,学生全部享受公费,吃饭不要钱,他因家贫,学校还发给他甲等助学金,每月有点零用钱,用于购置学习和生活小用品。大学5年,又是党和人民用“乳汁”哺育着他成长。几十年来,他始终牢记:新中国的诞生,给他带来了春天。没有共产党那有他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