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谈整体观?那是因为我们已经用西式思维履行教育职能100年了(从五四运动以后)。西式思维是分割整体后追逐细枝末节的思维体系,或许用它来创造科技产品是很实用的,但是用这样的思维去带领中国孩子,那是把我们低就了
在平常的闲谈中我们会发现,大家说起儿童教育,那只能跟儿童心理学有关,跟幼儿园和早教机构有关;一说起青春期逆反,大家会马上想到学习不好、网游,或者早恋;一说起健康问题,大家就会谈到医院、挂水和买药。
这样的思维是把自然、社会、个体的方方面面都分成块的,每一块似乎都互不相干。于是我们的情况如同身体经络瘀堵般到处都有结节,比如大医院总是超负荷,名校招生总是应接不暇,青少年更多的表现让人无法接受,各方招聘总是愁苦不堪……这些郁结总与我们的西式思维有关,西式思维把他们的国家越变越小,而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民族和国家,用西式细分思维是无法正常运转的!
在中国文化的观念里,太极是我们要考虑的总框架。太极可以很大,比如黑洞、银河系,也可以很小,比如一只蚂蚁,一个火苗。太极一旦出现,它的外部就会有阴有阳的影响,他的内部也会分化阴和阳的动力,它将会因为外部和内部的力量共同驱动,走向或阴或阳的道路。如果是地球,它的外部有阳的太阳,有阴的月亮;它的内部,有火热的岩浆,在岩浆的外缘,有潇潇的风雨。如果是国家,政权一旦建立,外部立刻出现友邦亲和的支持和敌对势力的瓦解,内部也立刻出现形而下的和形而上的动力或阻力。如果是一个孩子,他一诞生,就在阳的爸爸和阴的妈妈关照之下,也在父母婚姻阴性或阳性的状态中,父母曾经的阳性成长或阴性成长也会影响孩子的阴阳发展,孩子这个个体,会有主动向外连接应答的阳性表现,也会有拒绝干扰的阴性状态。中国文化的观念中,总体是要先明确的,在总体的框架下,再去分析判断问题的干扰源。如果没有全局观,只在科目被分割后的状态下去看问题,那是看不到问题的源头出处的。
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从一开始就与父母的婚姻形态有关,跟家庭秩序有关,跟家族的精神状态有关,跟父母的健康水平有关,跟社会的大趋势有关,跟所处的社会阶层有关,跟朝夕相处的同学老师有关,跟读什么书接触什么信息有关,跟是学是做有关,跟动还是静有关,跟接纳或封闭有关,跟务实还是务虚有关,跟内敛还是外显有关,跟守则或破坏规则有关,跟顺势而动还是逆势而行有关,跟物质的充分或不足有关,跟个体的精神状态有关,跟个体的情感归属有关…
当越来越多的爸爸妈妈被老师们牵引到作业和分数的细枝末节的时候,大家的教育方向早已迷失了!我们需要在中国哲学的整体框架下去细心研磨引导孩子的具体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