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院校库
图标
热门排行

思维的限定和打开思路

2020-08-30 09:54:51

你出生在一种地理环境里、一种社会制度中、一个家庭氛围下,你的见识和行为轨迹将你很自然地限定在一个框架中,你从出生开始就是这样,你将无法知道还可以有其他的思路和行动力,你无疑已将思维限定在你根本不知道的方寸之间,你会感觉只有这样,只能这样,不得不这样!你辛苦地奔波着,但其实你可能就在此时,亲手扼杀着孩子的光明前程!

如果一个老师或一对父母能足够地降低一个学生或孩子的大我(以“我”为轴心的思维方式)意识,那么他的思维将走向智慧的广阔领地。孔明先生在一个清秀的山村里屏蔽了世间的繁杂,思维在时间和空间上突破了限定,使他能够突破常人所想,将一个复杂的事情引向更佳的途径,他对进退的把握完全突破了仅仅事一例的战术维度,走向一事多例的战略宽度,这样的思维在满是唯我的“我要”的格局里将很难建立。

大我(市井的自我)的父母总是培养出大我的孩子,大我之家注定没有人才。大才一定是忘我的,无论是政治家、科学家还是哲学家。

佛教的僧侣之中有一批苦行僧,他们常常长途跋涉,过最简朴的生活,用最简单的工具,进最朴实的餐饮,他们苦行的意义何在呢?在于尽可能地放掉小我,以求尽可能多地体察世界,他们追求弃小我以求大智慧。大智慧是人可以拨开纷繁的迷雾、直面事物症结的能力,是打开思路,让眼光更宽阔、更长远。

父母也许不必苦行,也许不必把孩子培养成你羡慕的角色,小富即安也是很好的生活,孩子只要会照顾自己,学得一技之长,能够独立谋生。这样,父母可以不必把自己拉伸到失去弹性,孩子也不必被挤压到潜力枯竭。你乐意这样吗?事实上,这样做对于很多父母来说,也是一种苦行。因为他们每一次与人聚会都会晒一晒孩子的杰出,孩子不杰出可怎么得了?!那一定会让爸爸妈妈们内心倍受煎熬!“培养"是人们的心愿,是人们的行动指南,但往往那是思维的限定。放下,你本可以有很满足的生活;放下,你可以让孩子的潜力尽可能生长,当孩子的内部力量生长到足够时,他会“不由自主地”杰出起来!

在今天,只有你放下培养的动机,孩子才可以回到孔明的小山村,他才可以小我(降低自我关注),才可以眼界开阔。

但陪伴孩子的成长是你不可以忽视的,在家庭中的劳作与简朴是孩子像僧侣那样获得大智慧的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