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光电工程学院、
一、学院概况
光电工程学院始建于1955年,是西安工业大学建校首批招生的学院之一。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系、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光电测试技术研究所、光电信息技术研究所、光电微系统研究所、光电工程学院实验中心,拥有教育部薄膜与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光电测试与仪器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光学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光电工程学院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个本科专业;光学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个硕士专业,其中光学工程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2013年通过博士授权建设项目专家验收。2001年测控技术与仪器首批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2007年荣获国家级质量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获批陕西省光电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区,2010年光电信息工程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同时光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荣获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进行建设。2011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专业,2012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获批省级教学团队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光电工程实验中心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1999年建立薄膜与光学检测实验室,2002年成立中国与白俄罗斯高技术合作开发中心,简称中白合作中心,2004年先后经陕西省国防工业技术委员会和科技部国家光电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批准,成立薄膜技术与微光电器件军民两用技术工程中心和国家光电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光学薄膜与器件研发服务中心,2007年建立陕西省光电测试与仪器技术重点实验室,2008年薄膜与光学制造技术实验室获批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0年获批陕西省光学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115工程中心),2012年光学先进制造与光电检测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微光电器件制造与应用、薄膜与等离子体技术、光学加工与检测、光电测试技术及仪器等方向造就了一支综合素质好、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
光电工程学院不断加强与地方企业、国内军工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建立了多个联合培养基地和研究中心12个,如泰勒.霍普森(Taylor Hobson)公司精密检测技术培训基地、德国莱宝(LEYBOLD)公司薄膜技术研究基地、北方光电有限公司西安工业大学红外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南光机器薄膜技术研究基地、利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光学制造联合研究基地等。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西北地区在薄膜技术、光电元器件技术、光学检测、靶场测试技术等领域极具特色的教学科研基地。
同时,光电工程学院不断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先后邀请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白俄罗斯无线电信息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等学校的著名学者来校交流和合作,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二、师资情况
1、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近100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6人,讲师40人,博士48人,兼职教授28人。
2、著名教授
刘卫国,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工业大学副校长,1999年至2000年和2001年至2003年先后两次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研究及讲学。中国真空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真空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光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2003年度陕西省委、省政府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三五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刘卫国教授长期从事光学薄膜、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编著、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得发明专利15项,主持完成973、国防基础科研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50余篇被SCI和EI收录。
倪晋平,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光电工程学院院长。长期从事光电测控和信号处理技术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研究的技术领域包括:测试计量技术、电子线路设计、单片机应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图象处理技术等。先后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完成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防基础科研项目,1项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完成横向委托项目8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机电工程学院
一、学院概况
机电工程学院始建于1955年,是西安工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学院现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包装工程、工业工程、工业设计5个本科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和车辆工程4个硕士点,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其专业教学团队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所在的机械工程学科为陕西省重点学科。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及测量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特种加工重点实验室、兵器工业进口测试设备维修中心和中国兵工学会特种加工专业委员会等国家与省级教学科研基地和学术机构挂靠在该院。
机电工程学院经过50年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形成了特种加工与精密加工技术、精密测量与控制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精密机械设计与理论、工业工程与管理等各具特色与优势的研究方向,学科内涵涉及设计、制造、测量、控制、包装、管理等多个领域,在国防工业和机械工程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
学院在办学过程中,接受了由教育部组织的多次评估,均取得优秀成绩。《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机电系统设计》、《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制造工程学》等机械工程主干课程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教学实验中心被评为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北方动力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设的校外实践基地入选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近年来开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知识获取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入选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业工程改善创意大赛中先后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在挑战杯电子制作大赛、工业设计比赛等相关大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80余项。
二、师资情况
1、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师116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3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24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56人。
2、著名教授
王建华,博士,教授,现任机电工程学院院长,中国兵工学会特种加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兵器工业进口测试设备维修中心主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明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研究方向为精密机械与测试、CNC技术、超精密加工、自动控制等。
范植坚,教授,中国兵工学会特种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电加工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从事特种加工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材料与化工学院
一、学院概况
材料与化工学院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名牌专业和省级重点学科和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所在学院,具有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实力和条件。学院从197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5年开始招收硕士生,2011年获批博士点立项建设(已通过评审验收)。现设有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材料化学和材料物理5个本科专业。其中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科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实验室为陕西省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材料与化工学院形成了明显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形成了轻合金复合材料与精密成型技术、熔体物理与相变理论与技术、新型功能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陶瓷材料)、新型耐蚀耐磨材料、水污染控制与净化技术、聚合物改性等学科方向,每年承担3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与教育改革项目,取得了20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专利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本科教学上,学院注重夯实基础,注重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坚持四年外语教学不断线,计算机学习不断线,实践教学不断线。
材料与化工学院30多年来,已为国家科研部门和各行各业培养了4000余名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环境工程专业从事科研生产与管理工作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学术带头人、生产企业的管理专家和技术骨干,还有相当一批毕业生出国深造。学院的毕业生以其坚实深厚的基础,过硬的实际工作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踏实的工作作风而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和赞誉。
二、师资情况
1.师资队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具有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40%,69%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40%的教师有在国外著名大学留学的经历,主要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和陕西省先进工作者人,陕西省三五人才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和优秀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2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陕西省优秀教师1人。
2.著名教授
严文,英国伯明翰大学冶金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金属材料评审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材料与工程学部咨询委员会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国家杰青、创新团队评审组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专利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
李建平,上海交通大学复合材料专业博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士后,陕西省首批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2008北京奥运火炬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金属基与陶瓷基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主持过2项国家973、国防973项目专题和20多项国防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获10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和发明奖、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在国内外期刊发表80余篇学术论文。
坚增运,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日本东京宇航研究院博士后,陕西省首批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 三五人才,陕西省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优秀教师,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973专题项目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3项,发明专利4项。出版专著3部,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0多篇(SCI一区期刊3篇)。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一、学院概况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始建于1978年。学院现有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下设4个系部、1个研究所、1个综合实验中心。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院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包含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等7个二级学科;具有控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2个专业硕士授权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动态目标测试、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计算机测控技术、综合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信息传输与信号处理、网络多媒体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图像识别与处理、语音编码与压缩、语音识别与合成、生物信息感知与处理、电磁兼容与应用、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光伏逆变及控制等。
学院非常重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竞赛中连续多年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多年来,学院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宽基础、高素质的自动化、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电气工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许多人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
二、师资情况
1、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100多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3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9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2%。
2、著名教授
雷志勇,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兼任陕西省电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兵工学会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兵工学会信息技术委员会委员。2000年9月-12月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从事合作研究,2006年11月-2007年11月在加拿大肯康迪亚大学信息系统工程研究所做访问学者。长期从事计算机测控技术、动态目标测试与信息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及计算视觉、智能传感与信息融合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兵器工业公司、陕西省等科技计划项目30多项。获得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奖、兵器工业科学技术奖、西安市科学技术奖等16项,发表科技论文70多篇,被国际著名检索收录37篇。
高嵩,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兼任陕西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在库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议专家。2007年至2008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加拿大Windsor大学从事合作研究。长期从事智能控制、计算机控制、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工业自动化及复杂网络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总装备部、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陕西省及西安市科研计划项目20余项,目前主持纵向项目6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其中1部获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资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被国际著名检索收录30篇。
张志文,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测控技术、智能化仪器仪表、航空及兵器专用测试设备。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兵器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陕西省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谭宝成,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系主任,兼任陕西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陕西省自动化学会教育普及委员会委员,西安市技术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控制系统、复杂控制系统和远程控制,主持完成了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倪原,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兼任陕西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期从事生物医学传感器、医学仪器、计算机测控技术、制导与控制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陕西省科技厅、教育厅等科技计划项目10多项。获得中国发明学会、陕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奖及国家发明专利等多项,发表科技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被国际著名检索收录。
王健,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电工电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长期从事计算机测控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智能仪器研究工作,曾于2010年6月~8月到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作访问学者。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荣获兵器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陕西省兵工局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经济管理学院
一、学院概况
经济管理学院始建于1980年,学院现有5个系,2个校级研究中心西北兵工管理研究中心、项目管理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7个专业研究所,4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综合实验室,另设有综合办公室、学术交流中心、培训中心、专业硕士学位管理中心和MBA教育管理中心等。现设有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投资经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7个本科专业,其中人力资源专业被授予国家级特色专业。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3个一级硕士点,有工商管理(MBA)、项目管理、物流工程3个专业硕士点。
学院在落实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制定了以经济学为基础,以管理学为重点,多专业协调发展;狠抓本科教育,积极扩大研究生教育的总体发展战略,沿着本-硕-博的主轴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学院围绕培养具有创业精神的应用型经管人才为目标,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狠抓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和软硬件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突出专业特色、建设特色专业,充分发挥经管院在学校学科建设中的主干学科和支撑学科的双重作用。
经过全体教职工不懈地努力和奋斗,学院各项事业持续、健康、蓬勃发展。目前学院已经成为西安工业大学12个院系中学生人数较多、专业较多、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学院之一。本院自成立以来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
二、师资情况
1、师资队伍
本院现有专任教职工82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8人,硕士生导师18人。教师队伍中93%以上具有硕士学位,其中22%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在读博士21人。
2、著名教授
李纯青,教授,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任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关系营销及其决策技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高等教育管理等方向的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20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与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1项,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1项,国家博士后基金1项,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1项,主持陕西省教育厅项目2项,参与4项。在权威期刊上及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50多篇。撰写学术专著1部,作为副主编公开出版教材1部,编著内部教材1部,作为第二译者翻译学术专著1部。近几年来先后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三等奖、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西安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西安工业大学科技进步特等奖、陕西省高校巾帼建功标兵、西安工业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西安工业大学课堂教学明星提名奖等多个奖项。
宋元梁,教授,博士,现任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研究所所长、项目管理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特聘研究员、陕西省人口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价格学会理事、全国高校价格理论与教学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证券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人口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房地产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社会学会理事、当代陕西研究会理事等。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和人口经济。先后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参与过联合国人口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大型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及省级科研项目10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共4部,发表论文79篇,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3项,其他奖项32项。指导我院学生分别获得第一届、第三届、第五届陕西省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和特等奖多项。2001年获得陕西省优秀青年经济理论工作者称号。
谢立仁,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员、陕西机械工程学会可靠性分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及决策技术、品牌管理)、企业发展战略、质量管理等。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科技厅科研项目8项,在核心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西安工业大学校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先后获得陕西省 优秀青年教师,西安工业大学教学名师、明星教师称号。曾获得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主编的《现代企业管理》获得陕西省教育厅优秀教材二等奖,《市场营销》获得陕西省教育厅优秀教材一等奖。陕西省质量工程项目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精品课程负责人。
董广茂,教授,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公司战略管理和技术创新管理与政策方向的研究工作,在权威期刊以及国际会议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指定期刊发表或录用10余篇,ISTP检索5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和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课题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攻关项目等各1项。
苏兵,教授,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物流管理与决策,应急管理与对策等方向的研究。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等7项科研项目,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各1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4篇被SCI收录,8篇被EI收录,18篇国家基金委管理学部遴选的30种重要期刊论文,独著专著1部,合编教材2部。曾赴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日本京都大学进行合作研究。获2009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2完成人)。2008、2009年西安工业大学人文社科类优秀成果一等奖(第1完成人),2008-2009年度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学院概况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早在1978年就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是陕西省开办计算机学科专业最早的高等院校之一。1989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2003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目前下设有学院办公室、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工程系、网络与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技术系、信息处理与控制系、计算机综合实验中心以及新型网络与检测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机构。在学科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被确定为我校博士点建设支撑学科。学院以本科教学为主,兼有硕士研究生、工程硕士教育。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对抗技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物联网工程6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6年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省级名牌专业,2009年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省级特色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于2009年被授予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2011年获批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学院从1996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现拥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
全院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计算机仿真、人工智能、计算机智能控制、计算机视觉与数字图像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已经形成了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线,涵盖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网络仿真等领域的多学科特色,为兵工企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面向现代工程第一线培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培养的学生主要分配在国家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外企从事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软件开发、计算机网络组建与维护、科研和教学等工作。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骨干、学术带头人、企业家、全军杰出青年科学家。
二、师资情况
1、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97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71人,具有高级职称3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0人。
2、著名教授
钟联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C4I开发应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多年。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参加多个国家重点兵器型号的研制,型号先后装备部队。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省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2项,编著2部。发表论文30多篇,获多次学会优秀论文奖。
白万民,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技术。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完成人承担国防科工委预研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产业化项目和西安市工业攻关项目及相关横向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9篇,被EI收录2篇。获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王建国,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无线传感器网络、主动网络。作为主持人或主要完成人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1项,省教育厅项目2项,省科技厅项目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EI收录16篇。主编教材3部,其中1部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各级科研、教学成果奖6项。
王长元,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像处理。先后主持和完成20余项研究课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雷聚超,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力MIS、计算机网络系统。主持完成科研项目10余项,尤其在电力MIS系统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科研和应用成果。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20余篇。
范会敏,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控制。主持完成重点教学研究项目3项,科研项目10余项。获陕西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并正式出版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1部。
容晓峰,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网络安全、无线传感器网络。主持参与总装备部、科技部、兵器集团、教育厅等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主要从事传感网络系统安全、军用AdHoc网络管理、无线通信接口设计方面的研究工作;获得省部级3等奖1次、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 余篇,被EI 收录6 篇,SCI收录1篇,出版教材1部。
罗钧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参加了多项兵器研究项目。主持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西安工业大学校长基金项目和横向科研课题。获省级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获西安工业大学科技成果奖多项。发表论文50多篇,3篇被EI收录,多篇被ISTP收录。
于帆,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控制、嵌入式系统。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重点教改项目2项。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 余篇,出版教材3部,获省部级各种奖5项。
建筑工程学院
一、学院概况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于1985年开始招收工民建专业学生,1994年建系,2009年正式更名建筑工程学院。下设土木工程系,城市规划系,工程力学系、给水排水工程系、建筑工程研究所和建筑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下含工程力学实验室、岩土力学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道路材料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城市规划实验室、建筑给水排水实验室)等系室。现已拥有:土木工程(含建筑工程方向、交通土建方向、地下工程方向)、城乡规划、给排水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规模1500余人;并设有工程力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3个硕士点。
经过多年建设,学院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教学教研方面, 2006 年《工程力学》获得省级精品课,工程力学课群获得校级重点课群。土木工程专业2006年获得西安工业大学校级名牌专业。先后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高教学会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优秀毕设一等奖、兵工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等多项;科研方面,先后获陕西省科技三等奖、省高校科技三等奖、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三等奖、陕西煤炭工业 1996 2001 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多项。近年全院教师在国内、国外著名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已被国际科学索引《SCI》、国际工程索引《EI》和国际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等收录的 40 余篇,有多位教师获得多项国家专利。
学院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培养特色和模式,狠抓能力培养,形成了符合学院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使得学生拥有了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良好。近三年学院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 %以上,位居全校前列。
二、师资情况
1、师资队伍
建筑工程学院现有教师70余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1人。博士20人,在读博士15人,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数,拥有陕西省教学名师1名,校教学名星2名。
2、著名教授
赛云秀,博士,教授。现任西安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赛云秀教授长期从事土木工程设计与施工研究,现在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科技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原煤炭部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曾兼任陕西省矿山建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出版专著两部、教材两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曾获国家煤炭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顾致平,博士,教授。现任建筑工程学院院长,被中国力学学会授予全国优秀力学教师,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教学名师。顾致平教授长期从事工程力学和振动理论及应用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与合作研究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多项,获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省级一等奖、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五项。在国内外发表科研教学论文60余篇,被SCI 、EI和ISTP收录20多篇;公开出版专著两本,主编出版教材8部,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3等奖一项、中国兵工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一项。
何晖,教授。现任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何晖教授长期从事岩土工程设计、研究及教学工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和参加省部级及各种横向研究项目共30余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陕西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和三等奖共3项、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项。
外国语学院
一、学院概况
1955年建校成立外语教研室,主要从事公共外语教学(英语、日语、德语、俄语)。随着学校的发展,1993年开始招收英语专业学生,1995年成立外国语言系,1999年招收日语专业学生,2006年获得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招收英语和日语研究生。2011年更名为外国语学院。学院机构设置:院办公室、教学系部5个(英语系、日语系、研究生教学部、大学英语第一教学部、大学英语第二教学部)、语言教学实践中心1个(包括语音教室、外语广播电台、外语电视台、节目制作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信息与实践中心、外文电视收视室、资料室1个、音像资料室1个)、党总支部(4个教工党支部、2个学生党支部)、外国语学院工会、学生团总支等。
外国语学院注重教师培养,倡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多名教师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获得陕西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奖、校级青年教师教课比赛奖等光荣称号,针对青年教师,分层次派教师出国访问、进修,截止2012年底已有78名教师前往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爱尔兰、加拿大等国学习访问。我院在认真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建立四个研究中心:语言教学与实践研究中心、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日本研究所、文学与翻译研究中心,将语言、教学与研究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搭建良好平台。每年平均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5部;获得研究课题30多项。
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落实办学层次的提升;以教风、学风建设为手段落实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制度建设为基础落实三育人的原则;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保障落实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提高。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和翻译理论与实践。目前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4人,其中教授5人,具有硕士学位11人。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69人。
外国语学院非常重视学生发展和培养,为每个年级的学生设定了专业培养和非专业培养目标;为低年级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关心贫困学生的健康和生活。学院大力支持学生社团的发展和工作开展,设有学生会、学生党支部、英语角、日语角、TT(Talking)沙龙、篮球协会等。为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每年联合北郊三校举办英语演讲大赛;每学期举办各种英语、日语竞赛活动;每学期举办外语文化节;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我院和校外学校、企业、公司联合,建立了实习基地;为了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人文意识,每年带领学生为福利院和敬老院的儿童、老人献爱心;为了学生继续深造,和美国、法国、日本建立了联合培养。多名学生在陕西省、CCTV杯、国家英语竞赛中获奖;学生就业率每年平均达到93%;学位授予率平均达到98%。
二.师资情况
1.师资队伍
外国语学院拥有高水平、认真负责的师资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8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9人,讲师59人,助教2人。另有外籍教师3名,外聘知名教授4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2人、博士在读1人,硕士学位73人,党员55人,承担着我校本科、研究生的外语教学工作和各项外事活动翻译工作。
2.著名教授
安危,外国语学院兼职教授。历任陕西省外事办公室、延安地区外事办公室、省政府外事办公室英语翻译,陕西省对外友协副秘书长、秘书长,译审。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大学毕业后,先后从事英语口译、笔译、审稿及业务领导工作,曾为来访的英国首相卡拉汉,美国总统卡特、副总统蒙代尔、国务卿基辛格等20多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等政要作过口译。业余钻研美国文学,翻译出版过18部著作;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主编出版了大型工具书《汉英经贸手册》;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文论、译文100余篇,共计400余万字;译著多次荣获省级以上大奖。
刘改琳,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兼任陕西省翻译协会理事,陕西省大学俄语研究会会长,陕西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职务。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1篇,主编参编教材和专著6部,主持了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普通项目3项,陕西省人文社科项目2项,西安市人文社科项目2项,多项校级项目。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优秀论文奖2项,优秀教材2部,其中1部获得兵工教材二等奖。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等光荣称号。主要承担管理、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教学法、跨文化交际。
李雪梅,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兼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处副处长。主讲综合英语、英语听说、学术论文写作、大学英语、社会语言学等课程,教学中注重教学效果和质量,在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中多次获得一等奖。2001年、2004年两度荣获学校课堂教学明星教师称号。先后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学校教改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篇,主编教材3部。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教材二等奖1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英语语言与文化。
张华,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综合英语、英语听说、学术论文写作、英语口译等课程,教学中注重教学效果和质量,在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中多次获得一等奖。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荣获学校优秀教师称号,并于2011年度获得学校课堂教学明星称号。先后主持省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学校教改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0篇,主编教材1部。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习得、英语语言与文化。
黄换乃,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全国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口语主考官;(美国)国际写作发展研究学会员(ISAWR);(英国)国际分布式认知语言学会会员,并负责筹建中国分会DLG-China。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在英国作访问学者,师从国际认知语言学学会现任主席Chris Sinha博士/教授。公开出版个人专著、主编、参编教材15部,主持、参与完成科研项目10项。多次应邀出席国际研讨会,在核心和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主讲英语教学法、认知英语学习法、大学英语等多门课程。个人专著《跨文化英语写作系统论》获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主编《英语写作四级真题及热门话题透析》获校级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以及美国国际写作发展研究学会赴美国出席国际会议奖学金。主要研究方向:跨文化英语写作理论与实践、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英语教学法。
人文学院
一、学院概况
人文学院在5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坚持夯实基础,协调发展,人才强院的战略,积极实施人才工程、质量工程、基地工程和 精品培养四大工程,秉承怀仁博学,求是致远的治训,以德智兼修,手脑并重为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文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方面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陕西省特色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法学、广告学四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和留学生600余人,下设中国语言文学系、文化与传播系、法律系,拥有陕西当代文学与艺术研究中心(陕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陕西作家创作研究基地(陕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陕西地方文献与文化研究中心4个研究基地,主办全国学术名刊《小说评论》。
近五年,学院先后获批主持完成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9项,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21项,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科出版社等出版高水平专著40余部、高校统编教材7部;发表学术论文700多篇,其中20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学术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9项;主持国际和全国性学术研讨会10余次,多次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文学报》、《文艺报》等新闻媒体报道,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培养的学生功底扎实、素质全面、积极上进,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年来,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历年有多名学生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兰州大学等名校研究生,毕业生多在大中城市新闻单位、事业单位、法院、检察院和政府部门工作,校友年仅32岁的郭万金已破格晋升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二、师资情况
1、师资队伍
现有教师55人,其中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13人,教师队伍具有博士学位的占71%。
2、著名教授
陈忠实,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全国著名作家、人文学院名誉院长、终身教授,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其代表作《白鹿原》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李国平,教授。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陕西四个一批人才,茅盾文学奖柳青文学奖评委,著名文学评论家、学术名刊《小说评论》主编,人文学院教授、陕西作家创作研究基地主任、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学术著述多部。
冯希哲,教授。青年学者、人文学院院长、陕西四个一批人才、陕西当代文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陕西作家创作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陕西省委理论讲师团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已出版有《走近陈忠实》、《说不尽的〈白鹿原〉》、《现代价值观与当代文学批评》、《高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概要》等成果11部,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邰科祥,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陕西当代文学与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学评论家,出版有《商洛作家群论》、《贾平凹的心阈世界》等学术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金博,副教授。陕西省著名律师,西安市十佳律师,法律系主任,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了《合同法学》等3部法学教材。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1项,应邀作为点评专家出席西部法官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
理学院
一、学院概况
理学院现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三个理学本科专业和物理学一级学科理学硕士点,包含物理学的八个二级学科: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声学、光学、无线电物理。近几年来,随着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理学院已从过去单一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单位,发展成为以公共基础课教学和人才培养并重、学科建设快速发展、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的理学院系,数学、物理两大学科已成为学校提升学术层次、走向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点。多年来基础课教师形成的教书育人、敬业爱岗的优良传统和敬业精神,是全校基础课教学工作稳定运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可靠保证。
二、师资情况
1、师资队伍
理学院现有专职教师8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0人,博士17人。
2、著名教授
李晋惠,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与数字图像处理。2003-2004,作为访问学者在日本庆应大学访问研究。近年来,发表学术研究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3部。科研论文EI检索10余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横向科研项目1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现任西安工业大学理学院院长。陕西省图形图像学会常务理事,国家光电子基地机器视觉研究发展中心专家组专家。
杨力,教授。主要从事亚纯函数理论、复动力系统的研究。近几年来,在《数学学报》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主持和参加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多项,研究成果曾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中国数学会会员、陕西省数学会理事。现任西安工业大学理学院党总支书记。
张建生,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光学与光电检测。2010-2011,作为访问学者在瑞典Umea University访问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教学研究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部。科研论文SCI、EI检索10余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横向项目6项,教学研究项目多项。陕西省物理学会理事。担任西安工业大学学报编委,光子学报、中国激光、应用光学等学术期刊审稿人。现任西安工业大学理学院副院长。
李选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数学,校教学明星教师。近年来,发表科研、教学研究论文近20篇,出版教材3部。主持和参与教学研究项目多项。现任西安工业大学理学院副院长。
张宇萍,教授。长期从事工科数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讲授《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工科基础课程及《高等数学实验》等实践课程。主持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和其他教学研究项目多项。曾荣获优秀教师称号及副首席主讲教师称号。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教材6部。曾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兵工高校优秀教材一、二等奖各1项。
许世军,教授,校教学名师,硕士生导师。《大学物理》陕西省精品课程负责人,陕西省电子学会量子电子与光电子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高等物理教育和光电科学与技术研究。发表论文60余篇(三大检索收录10篇),主持参与教研科研项目20余项;获教学成果奖励近30项。现任理学院物理系副主任,大学物理教研室主任。
王晓颖,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光折变晶体非线性光学及全息技术的研究;近几年公开发表的教学科研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1部,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持和参与教学科研项目6项。西安工业大学理学院物理系主任,应用物理学教研室主任。
体育学院
一、学院概况
体育学院,前身为体育教学部。现下设学院办公室、体育系、公共体育部、高水平运动队管理部、群体竞赛部,科学研究所,现有在职教职工 40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国家级裁判 5 人,国家一级裁判 21 人;平均年龄 38 岁,是一支既有朝气,又有教学经验和运动训练经验的队伍。目前体育学院拥有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两个本科招生专业,在校师生200多人,体育学院承担了全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及专业教学任务;联合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四项,主持承担多项省级科研项目。体育学院还曾多次承办全国及省、部、市级重大比赛,并多次荣获最佳赛区称号。具有高校大学生男、女篮特招资格。女子篮球队在 1996 年第 5 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了甲组冠军的好成绩,此后多次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性比赛,并取得好成绩。2009年获得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五球竞标赛、中国大学生女子篮球超级杯赛、陕西省大学生女子篮球联赛三连冠。2010和2011年连续届获得CBO女子篮球锦标赛季军、2012年7月代表中国赴塞尔维亚共和国参加世界大学生篮球锦标赛和篮球个人技能赛获亚军,季军,包揽个人技能前三名。2012年9月代表陕西省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女子篮球决赛获亚军。
二、师资情况
1、师资队伍
体育学院历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有2名教授,13名副教授,2名博士,22名硕士,国家级裁判 5 人,国家一级裁判 21 人。
2、著名教授
谷崎,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委员,陕西省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高校体育协会副主席,中国大学生体育运动协会篮球分会副秘书长、田径分会委员,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体育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和体育学科教学与研究工作,多次受到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体育主管单位的表彰。近年来,出版《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大学体育与健康》等九部教材,其中两部教材获省部级二等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对未来中国高等体育院校转型的探讨》、《以发展高水平运动队促进体育课程建设》等各类学术研究论文30多篇。主持及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项目四项,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七项,厅局级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十三项。完成一项软件著作权的申报,主持参与完成九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申报。
陈亚麟,教授。陕西省排球协会委员,长期从事体育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曾获得校级课堂教学明星称号。近年来出版《现代排球》等三部教材,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对立统一理论在成人体育审美教育中的探索》等学术研究20多篇,主持参与省级研究项目四项,厅局级科学研究项目三项。
艺术与传媒学院
一、学院概况
西安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于 1999 年开始招生,2002年成立艺术系,2004年成立艺术与传媒学院。经过1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成为西安工业大学对外宣传和展示的重要窗口,在省内艺术教育领域取得较高声誉。现拥有设备一流的多媒体教室、专业摄影室、苹果电脑设计室、艺术设计中心、模型制作室、丝网印刷工作室、动画设计工作室、书画临摹工作室、计算机设计室和艺术展览中心,不仅承担专业教学任务,而且成为西安工业大学进行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基地。目前艺术与传媒学院共开设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动画和书法学5个本科专业,其中书法学专业是西北地区第一个书法本科专业,现已成为陕西省书法本科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学院成立至今,承担并完成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获省级及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余项,多次组织学生参加省内外各类社会实践及艺术大赛,已有300多人获奖,申请外观设计专利100余个,获得各类优秀组织奖20余项。2002 年被文化部社会文化司授予素质教育成果奖, 2002年被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授予全国优秀教学示范单位,2007年成为陕西省书法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8年被陕西省书法家协会授予陕西书法创作基地,2008年成为陕西省动漫教育基地,2009年成为中影集团数字艺术专业人才联合培养基地,2009年西安工业大学艺术教育实验训练中心成为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书法本科专业教学团队获得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集体奖,2010年书法课程评为省级精品课,2011年书法本科专业教学团队成为省级教学团队,2011年荣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奖。
二、师资情况
1、师资队伍
艺术与传媒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6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讲师27人,博士及在读博士65人,硕士及在读硕士52人,实力雄厚,结构合理。
2、著名教授
于唯德,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著名书法家刘自椟教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陕西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陕西省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教学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