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院校库
图标
热门排行

前言

2021-02-27 08:38:10

“一味读下去”等于没有读过

至今为止,你读过那么多书,到底记住了多少内容呢?如果有人问你最喜欢哪本书,你也许能回答对方一个书名,说“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读过这本书,它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而当对方问起下面的问题,你会怎样回答呢?

再认真回想一下,你会发现读书确实是件很难的事情。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回想不起具体内容也情有可原,但是,你读书时有没有留下些随笔或者笔记呢?除了读书,做其他事的时候你有这样的习惯吗?

“我以前读过这本书,但已经不记得里面的内容了……”我的记忆力不太好,对亲身经历或是旁观过的事和物印象自然会深刻,但对人名、地名或是读过的文章,就算看多少遍都容易遗忘,读过的书亦是如此。所以我很久以前就意识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缺点:我记不得书里的内容,也不太能理解书里的内容。

明明读过了却什么也没记住,这不就跟没读过一样吗?虽然是本好书,但是读过以后没什么深刻的感受。”“刚读完书,却觉得已经快要忘记书里讲过什么了。”“我读过的书都要堆成山了,可从来没派上过用场。”

我以前经常像这样烦恼着,迷茫着。我想不管是谁,都有过这样的想法,可有时候我们也会这样想:“读完以后并不是完全记不住,书中的精髓一定会对我产生影响。”

很多人都会这样想:100%的内容只要记得住1%或2%就好了,至于剩下的那99%,反正已经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以后用到的时候自然会想起来的。到时候灵光一现,就能想起大概来,“说到这个,我以前好像在书里读到过”“我觉得我好像听说过这件事”。

但是,人类是健忘的生物,就连昨天吃过的饭都需要认真回忆才能想起来。我们有什么理由去相信自己可以“理解书的精髓”呢?

而且,我们看书并不是为了只记住其中1%或2%,那样效率未免太差了。花钱买下一本书后,你一定更希望记住100%或是90%的内容,最起码也要记住10%~30%左右。

读书的时候,我就会不自觉地想:“所谓‘理解精髓就好’只是个美好的愿望,那是机会主义者让自己更安心的理由。”而且,长期读书的人就算认真读过某本书,也会因为要继续接触很多书籍,最后连之前的书的1%-2%都没有记住。

只是这样读过,就等于没有读过。如果只是用眼睛看过,而不是记在脑子里,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