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真诚的艺术家都会经历马蒂斯提过的这个发现自己艺术奥妙的过程。事实上,由于我们过分信赖那些宣称自己的艺术只“表现"某种超验情感的艺术家们的许诺,所以经常忽略了艺术正是从这"一点点的"实验中开始的。
看林若熹的画,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这种一点点的艺术实验.在那些制作考究的画幅中他似乎总在无休无止地追求若一种完美:精意的构图安排、精意的色调处理、精意的笔墨效果,都使他的作品有一种十分耐吞的成品感。
从技术上看,要使中国画这门古典语汇转换成一种现代表达方式,至少有这样三种可能的方案:其一,通过研究传统去驾驭传统,在传统笔墨构成方式中去寻找具有现代表现方式的语汇特征,潘天寿的艺术实验属于此类:其二,通过引入西方绘画的时空结构去重新调动组织传统笔墨的表现能力,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表现媒体,林凤眠、徐悲鸿实验属于此类:其三,完全放弃笔墨传统的造型性质,从而使笔墨这种传统语汇进入现代派的语境。在这种选择背景中,我们就有可能对林若燕艺术实验的性质作出一些判断。
林若熹的艺术从实验方式上看不属于现代派,而属于传统语汇的转换派,即力图通过在研究传统语汇的基础上去演绎出一种适合现代表现方式的实验。谈起这种实验很容易让人想起不久前的国画界曾盛极一时的“新文人画",严格地讲,“新文人画”只能算是一种"新市民画",无论从趣味格调还是从它所借用的传统语汇上看都是这样,但这种时尚似乎表明几年来在国画界面临的一个艺术难题开始以一种实践的方式提了出来,那就是,我们如何从简单的厌恶传统的情结中解脱出来,通过重新理解传统去寻找一条超越传统的途径。
中国古典艺木传统的多样性决定了选择和解释传统的多样性,林若熹艺术实验的传统参照是宋代工笔系统的花鸟画以及近代海派、岭南派(居派)的花鸟画。他的作品都是针对这样一些图式传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花鸟画自唐代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画科后,历经了近千年的历史发展.这其中宋代院体花鸟画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富有表现力的古典样式,它那典雅饱和的色调气氛,完整协调的章法布置和提炼对象神韵的高超技能都有一种永久的艺术价值。但在文人水墨系统的花鸟画兴起和取得艺术的领导地位后,这类技术传统逐渐丧失了它的广泛的欣赏对象,成为一种“死的历史”。
显然,在现代欣赏情境中我们应该有勇气清除由传统文人画的价值观带来的心理障碍,用一种现代方式去重新研究和解释传统,使它有可能在现代语境中重新获得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