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院校库
图标
热门排行

一份接近新闻理想的有趣工作如何寻找?

2020-05-10 17:08:13

2018年暑期,我了解到新华社体育部的实习招聘信息,并获得了这次实习机会。那时的我并没有想到,这次实习竟然成为了开启我人生中第一份正式工作的契机。在短短3个月的实习中,我坚定了新闻记者这份职业选择,并确认了以我所热爱的体育新闻事业作为自己的专业领域。

对于去年暑期的我而言,这份实习来得正是时候!我想,和许多应届毕业生同学一样,研究生最后一个学年开始前的署假是令人困惑而混乱的时刻。在就业竞争逐渐激烈的当下,不少企业甚至是事业单位都将校招的步伐提前,当年的五六月份开始,各种暑期实习和所谓“提前批”校招信息,就开始轰炸我的朋友圈。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职业选择”-这个曾经有些螺谢遥远的概念念逐渐变成了现实中迫切的压力。尽管已经有过这样的思想准备,但从象牙塔中的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来得还是有些突然。记得那时,和一个工作多年的师兄聊天,他调侃道,我此刻的困惑是必然的,因为找工作就像是结婚一样,怎么能确保他在婚后还是真爱呢(大笑)?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在坚持着去实习,毕竟,只有多试一试,才能发现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也能通过实践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在各类工作上的短板,并且评估在某一领域深耕下去、提升自己的信心。不过,说来惭愧的是,尽管是一名新闻学院的学生,但此前我并没有在新华社这样的“传统媒体"实习过。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传媒相关专业的学生或者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的话,应当能够理解,我们这一批在2010年后进入新闻系、传播系学习的学生的职业前景其实是非常尴尬的。

2010年前后为节点,智能手机和高速移动互联网带来了传播技术上翻天覆地的变化,导致了媒体行业格局的剧震:各种形式的社会化媒体平台以及新闻聚合平台兴起,使得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首要入口,从报纸、电视以至门户网站,转移到了这些平台上。举个切身可感的例子,在2010年的某个课间,我和我的高中同学会愉偷传阅着《篮球先锋报》,但现在只需要用手机刷刷虎扑。上述现象和社会上一度甚露尘上的

“传统媒体已死"言论,至少使得包括我在内的不少新闻学院同学难免有了如下些彷徨和躁动。危机感驱动下,新闻学院学生不得不成为杂家,无论是传统的采写编评,还是音视频制作、微信运营,甚至还有一些简单的编程,在媒体格局剧变所带来的“懵”时期里,往往学校的课纲和施教者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身边的不少同学就已经先行一步。

在我们这一代新闻专业学生所面临的社会语境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似乎割裂,借助新兴传播技术,多样化的新闻“玩法”也仿佛并不属于“传统”的一方。但在新华社体育部的实习则颠覆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我在实习期间所从事的工作,包涵了许多创造性地去呈现新闻、阐释事实的部分。这个部门对于适应新兴传播技术,探索更多样、更亲近当下阅听人信息获取习惯的渴望和努力,也大大超出了此前的想象。